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复旦公布2013自主招生政策 笔试时间避三大联考

2012年12月12日 18:32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网上海12月12日电 12日上午,复旦招生网公布了复旦2013自主招生试点简章、试验简章(苏浙沪地区)和千分考方案。

  据悉,复旦的政策要点有二:一是望道计划的选拔由面试专家决定,让更多的学生有参与机会。在现阶段,由大学教授亲自挑选“读书种子”可能更有权威性;二是笔试时间与三大联考时间错开,给考生增加一次选择的机会。

  复旦大学方面表示,在自主招生中一贯反对应试,这是自主招生改革的重要目的。考生应对自主招生,最好的办法就是不要用应试的方法对待,注重平时学习,注重各科知识积累,注重融汇贯通,注重掌握精髓,不虚奇求难,扎实学好中学每门课, 珍惜自己的学习兴趣, 发掘自己的学科特长,培养基本的学术素养。

  在苏浙沪地区,复旦大学2013年的招生方案总体上保持了一贯性,仍将主要采用“复旦水平测试+面试”的方式在江苏、浙江、上海实施自主选拔改革试验选拔优秀学生。

  而在苏浙沪以外的全国范围内,复旦大学将在2013年的自主选拔改革试点中恢复“笔试+面试”的选拔方式。招生专业(类)继续以文、理、医相关基础学科为主。

  同时,复旦继续实施旨在为文、理、医等基础学科招收、培养未来拔尖领军人才的“望道计划”,但选才办法有所调整,更加强调面试专家意见。

  据介绍,针对全国考生,今年复旦将继续面向素质优秀、特长突出、品学兼优的高中毕业生开展自主选拔录取试点工作。招生计划数不超过复旦2013年本科招生计划总数的5%。学校将组织专家对报名者提交的材料进行初步审核,审核通过的“推荐生”将获得参加“复旦水平测试”笔试的机会。

  复旦水平测试(俗称“千分考”),今年明确测试科目为“综合”,内容涵盖高中语文、数学、英语、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和计算机等方面,共200道选择题,每道题答对得5分,不答不得分,答错扣2分,卷面满分为1000分,考试时间为3小时。

  复旦大学将根据考生的笔试成绩按文理和医学类分别划线确定面试入围名单。之后组织专家对对通过笔试的考生进行面试,依据面试成绩确定自主选拔录取的最终入选考生名单。

  根据复旦大学2013年的自主招生试点简章,与去年相同,这些自主选拔录取入选考生,凡愿意以第一志愿报考复旦大学并服从所有专业志愿调剂者,参加2013年全国普通高校统一招生考试,其高考成绩高出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复旦同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俗称一本线或重点本科线)上20分即予以录取。

  作为推进高校招生制度改革、深化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验、选拔培养领袖与领军人才的重要举措,复旦大学去年自主招生期间推出了“望道计划”,旨在选拔一批在文、理、医等基础学科领域有兴趣、有潜质的优秀学子,社会反响强烈。

  今年,复旦大学继续实施“望道计划”,鼓励广大优秀考生投身基础学科的拔尖人才培养计划。在去年方案的基础上,今年复旦大学又进行了一系列优化。今年考生不由中学校长推荐进入“望道计划”候选名单,而要经过面试专家在面试过程中判断该生是否具有入围“望道计划”的相应潜质,并作出最终决定。也就是说,考生是否入围“望道计划”将在面试结果公布时揭晓。

  今年复旦自主招生的另一显著变化是,医学类将分列报名。在网上报名时,考生可以依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分别填报“文理类”和“医学类”;考生也可以同时填报这两个招生项目,但如果都达到面试资格线,考生只能选择其中的一个项目(或“文理类”或“医学类”)面试。据复旦大学招生办介绍,“文理类”和“医学类”笔试的面试资格线将分两大类划定,面试将分别进行,独立录取。医学类与其他科目分列,主要是给希望进入复旦医学类专业学习并终身从事医药卫生事业的考生提供更大的机会,通过医学类自主选拔录取的考生正式入学后转专业范围一般限于医学类之内。

  复旦大学招办报名提醒:复旦大学2013年自主招生试点网上报名时间为:2012年12月15日至2012年1月3日,2013年1月15日起可通过网上报名系统查询材料审核结果。对于考生和家长关心的具体笔试时间和考场安排问题,复旦招办按惯例将在得到教育部批准后,于2013年1月下旬公布在网上报名系统中。复旦大学招生办公室表示,复旦自主招生的笔试时间将尽量与三大联考笔试时间错开。面试遴选时间也将另行公布,预计2012年3月中旬公布自主招生入选结果和学生名单。

>教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