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重温“那年高考”:跨越四十年 不同时代不同烙印 查看下一页

2013年06月06日 11:35 来源:新民网 参与互动(0)

图说:重温高考四十年变迁。新民网 谢辉 制图

  重温“那年高考”:跨越四十年 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烙印

  明天(6月5日),即将迎来一年一度的高考。高考,在每个人、每代人心中都留下了不同的烙印。在很多人看来,高考是一场可以影响人生的考试,也有人把两三天的高考说成是苦读12年的“总结”。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重温,你心里的“那年高考”。

  高考1977——

  1977年的那年冬天,让570万中国年轻人永生难忘。在这个被诸多评论家称之为“一个国家和时代的拐点”的时刻,数以万计曾经以为生活就是农田和工厂的年轻人,重新找回了忐忑的梦想和奋发的意气,似乎也看到了过去从来不敢想象的未来。

  很多人都说,1977年的中国,没有冬天。

  复习2个月改变的是一生

  那一年,丁婷婷虚岁23岁,初中毕业后到一家国营商店站柜台,刚巧满5年。“这个工作不灵”,因为是集体编制,她的工资待遇比别人少了一大截。

  10月12日,国务院宣布恢复中断十年的高考。听到这个消息,丁婷婷非常兴奋:“跳出去”的机会,终于来了!

  “曾经,我的理想是考进交大的船舶专业。”可是,理想在现实面前总显得那么苍白。小学四年级遇上文化大革命,连数学中的分数都没学过,初中学工、学农,就是不学文化课,杠杆原理、左手定律都只是一些隐约听到过的物理名词。丁婷婷说,面对突如其来的高考,她就像个小学生,兴奋变成了忐忑,只能放弃理工科的梦想。

  从开始复习到当年12月23日走进考场,只有不到两个月的时间。没有补习班,没有资料,甚至不知道该怎么复习,丁婷婷跟邻居借来初中课本,白天上班,晚上看书。

  “多亏学校不上课的时候,我有机会接触到不少名著书籍。”在丁婷婷看来,正是有了这些积累,语文、政治、历史才考出不错的成绩,让她歪打正着考进了大学。“现在回想起来,那时的题目其实不难,但也不容易,比如语文加分题是古文翻译,现在初中生都能答得很好,可对于那时很多没有系统学习过的高考生来说,是非常难的。”

  丁婷婷说,当时的考试题目带有明显的百废待兴的味道,用现在的眼光看考试内容和科目设置等都具有时代特色。以三选一的作文题目为例,有记叙文“论先进人物二三事”、“抓纲治国的日子里”,驳论文的题目则是“知识越多越反动吗?”

  经过一轮放宽录取名额,丁婷婷终于在1978年的春天迈进了大学的校门。高考中断的十年,让这个班里的几十名学生年龄高高低低,年纪大的都已为人父母。但无论是谁,都格外珍惜这样的学习机会,凭着对知识的渴求,几乎把所有时间都花在学习上,从早到晚,泡在教室和图书馆,想要追回那段留下空白的日子。

  经过两年半的学习,她顺利毕业,成为了当时上海外贸公司职工大学的一名老师,并执教至今。

  “如果说有遗憾,一定是当年可挑选的学校太少,很多学校都还没有复校”。但丁婷婷也说,那是一次实现自己理想,完成大学梦的挑战。

【编辑:肖媛媛】

>教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