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媒体解读江西省今年高考“三大”关键词

2013年06月06日 15:50 来源:江西日报 参与互动(0)

  今年,我省高考首次实行分类考试,首次使用金属探测仪对考生安检,首次进行全程录像,首次禁止自带文具,被人们称为“史上最严高考”;省高招委、省教育厅近日发布致考生公开信,倡议广大考生诚信高考,此前,教育、宣传、公安、国安、工信委等相关部门联合行动,在全省范围内开展“打击销售作弊器材”、“净化涉考网络环境”、“净化考点周边环境”三个专项整治行动积极护卫高考,全力维护公平竞争、严格有序的考试环境。

  面对今年高考的新变化,要考出理想的成绩,录取心仪的高校,实现人生的梦想,考生应如何应对?在高考拉开帷幕之际,记者采访了省教育考试院的相关人员。

  考前,考点统一进行考前教育

  关键词:标准化考场

  “与往年不同,今年考生进入考场前,要自觉配合监考教师进行安检。安检中,金属物件要再次核查,因此,考生尽量不要穿戴含有金属的服饰,以免不必要的麻烦。”省教育考试院有关人员温馨提醒考生注意。

  今年高考全部安排在标准化考场进行。标准化考场最大特点是:配置第二代身份证识别仪、金属探测仪、无线信号屏蔽仪等设备,所有考场安装监控摄像,组成了教育部、省教育考试院、各考点联网的视频网络,真正实现网上全程实时视频巡查各个考场。

  省教育考试院表示,对考场视频监控后,一方面,上级教育考试机构可以通过网上视频实时查看各考点、考场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另一方面,高考结束后,所有考场视频录像,实行全省集中回放审查,发现考生或监考人员有违规违纪行为,将给予严肃处理,以此严格考场管理,确保高考公平公正。

  为了让考生适应新的考务规则,今年各考点将在6月6日下午统一进行考前教育,内容包括:监考员对考生进行安检、考生对号入座、播放考风考纪警示教育光盘、宣读有关考试要求和考场规则、英语听力音效试听、分发考试用品并试用、考生离场、考试用品留在座位上、监考员进行清场。“整个过程,就是一场高考演练。”

  考中,禁止考生自带文具考试

  关键词:严格的新规

  近年来,由于高科技作弊手段不断升级、花样层出不穷,对高考安全和考风考纪管理的冲击日益严重,我省规定,考生进入考场前,除准考证、身份证外,禁带任何考试用品进入考场,包括各种通信工具、电子存储记忆录放设备以及手表、涂改液、修正带等物品。所有随身物品须在安检前放在指定的物品存放处。

  “目的是防止考生携带违禁物品进入考场,同时避免粗心大意的考生误带禁带物品入场而造成违纪。”省教育考试院表示,为了方便考生掌握考试时间,每个考场都有挂钟,监考老师也会多次提醒。

  在省教育考试院,记者看到一个文具盒,里面装有考试的文具。比如,考试中性黑色水笔2支(另配笔芯2支),填涂2B铅笔和绘图铅笔各1支,量角器、三角板、圆规各一副,橡皮、垫板各1块。“这些文具,就是全省考生统一使用的考试专用文具。今年,我省禁止考生自带考试文具入场。”省教育考试院表示,这样做,一是防止考生携带各种隐藏、仿制的高科技作弊工具进入考场,同时,避免考生因购买到假冒伪劣的考试用品,影响到自己的高考成绩。

  考后,填报志愿允许修改一次

  关键词:人性化措施

  在今年高考变化中,填报志愿更加人性化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

  2007年开始,我省对一本、二本、三本、一专、二专志愿,均实行公布分数后,考生知分、知线、知位填报,避免了估分失误导致志愿填报失误,但提前本科志愿仍实行估分填报。今年起,提前本科志愿也将全部知分填报,这样,除自主招生志愿仍实行估分填报外,各批次志愿全部实行“三知”填报。

  以往,志愿填报提交后不允许更改。然而,有的考生因考虑不周填错了志愿,有的考生填报了部分志愿就提交了,这种填报志愿失误几乎年年都有。因此,填报志愿不允许更改的规定,客观上限制了部分考生对误填志愿的更正。“今年集中填报志愿期间,允许考生修改一次志愿。”省教育考试院提醒考生,但考生仍须认真慎重填报志愿。

  以前征集志愿时,我省只公布缺额院校,不公布缺额专业,所以考生只能填报缺额院校,并服从专业调剂,造成高分考生填报缺额征集志愿后,被录取到不符合自己意愿和兴趣专业。为了让考生选报缺额院校更有针对性,今年本科征集志愿改为按缺额院校、缺额专业填报。就是说,在征集考生志愿时,不仅公布缺额的院校,同时公布缺额的专业代码和剩余的计划数,方便考生作出更加理性的选择。(记者 李文亭)

【编辑:吴涛】

>教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