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淮安团组织尝试预防未成年人暑期意外事故

2013年08月01日 10:48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参与互动(0)

  针对近期频发的未成年人暑期交通意外、溺水事故,团江苏省淮安市委开始尝试集中介入预防。

  “过去我们说团委没钱、没权,履行‘青少年维权’职能很困难,实际上,我们实践下来,远没有人们说的那么困难。”不久前发生的一起儿童溺水事故始终印刻在团淮安市委副书记李一翠的脑海中,“孩子手里攥着学校暑期自护课程发放的‘不在野外水域游泳’的告示,去河里游泳,结果溺亡了。”

  在李一翠看来,这是对“说教式自护教育”一种极大的讽刺。她告诉记者,原本今年,像其他大多数共青团组织一样,团淮安市委也把主要精力集中在社区青少年暑期自护教育上。看到上述这则新闻,团市委书记沈晓红和副书记李一翠共同决定——应该要做些实在的事儿,而不仅仅是无休止地“说教”。

  “孩子之所以‘明知故犯’,是因为他们太爱玩了,暑期没事干。如果有个安全的活动场所,他们还会去野外游泳吗?”李一翠说,团委建不了游泳池,但给留守儿童、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提供一个假期游玩的、免费的安全场所,并不难,“各区、各市都有青少年宫,社区还有‘希望来吧’,针对个别‘危险群体’完全有能力免费开放。”

  淮安市区一条长约两公里的引河路上,最近长期活跃着团市委权益部长李烨顺和青年志愿者们的身影。看到推着自行车前来“了解情况”的李烨顺,正在面包车里忙着收拾家当的安徽籍泥瓦匠翟奎标急忙上前打招呼,“李部长,上来坐会儿,喝口水吗?”

  他一边招呼李烨顺,一边打听起自家3个孩子在青少年宫的情况,“他们仨还听话不?没给老师添麻烦吧?”

  引河路是淮安市私人泥瓦匠聚集的一条路。泥瓦匠们大多来自安徽,他们通常开着一辆小面包车停在路边揽活儿,一天的衣食住行都在拆了后座的面包车上解决。暑假期间,泥瓦匠们把原本留守在农村老家的孩子带来淮安,在路边人行道上支张席子,散落在地上的树叶、石子儿、树枝就是孩子们的玩具。

  第一次骑车路过引河路,孩子们打闹的危险场景差点把李烨顺吓得从车上摔下来,“几家人家的孩子在一起玩捉迷藏,就在大马路上跑来跑去,也没有家长管。”

  他当即停车找孩子家长了解情况,看到面包车内的情景,李烨顺傻了眼,“车上堆得乱七八糟,泥瓦工具和饭菜、衣服全都混在一起,锅碗瓢盆也没有洗。”孩子们满手泥巴,一边在路边挖树洞,一边嚼着零食,每天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下,不仅容易发生交通事故,饮食安全也成问题。

  如今,在引河路上停车聊天已经成为李烨顺每天工作的一部分。得到书记沈晓红的特许,最近一段时间,他可以集中精力,只做这一件“有意义的事儿”,“当了这么多年团干部,这次做的事情,我觉得最有意义,值了。”

  递上名片、聊聊家常、宣传讲解,一上午下来,李烨顺最多联系两三户人家,有时还会被当做骗子。“第一次见到上门求人的公务员,而且还是求我们这种打工的人。”翟奎标指指李烨顺手上那满满两页记录着孩子姓名、年龄、爱好和家长联系信息的表格,笑着说,“这些都是他一个一个‘求’来的,免费给我们带孩子,还要陪笑脸。”

  翟奎标的3个孩子,如今都在淮安市青少年宫“上学”,每周一至周五,早上8点半到下午5点半,课程内容包括健身操、美术、数学、英语、书法、英文原版电影等,还包一顿午饭,人均伙食费每顿10元,全部免费。

  “我们也想给孩子报个兴趣班啥的,太贵了。”翟奎标道出了大多数外来打工者的心声,暑期把与自己分别了半年多的孩子带来城里玩,却又没空照顾孩子,没钱让孩子上兴趣班。一不小心,孩子们还容易出安全事故。

  李烨顺告诉记者,为第一批20个孩子提供上述免费服务,对团组织而言,其实并不难,“餐补是爱心企业赞助的6000元,少年宫活动场所是现成的,专业课老师都是志愿者,还有大学生志愿者,三对一陪孩子玩耍。”

  “一看团组织愿不愿意主动介入,二看团干部能不能沉下心去社会上找到这些孩子。”李烨顺说,淮安市的经济总量在江苏省并不靠前,团委工作经费也相当有限,但社会上并不缺少愿意做善事的爱心企业,如果团组织能提供相对靠谱的公益活动方案,找钱并不难,“今年只是试行,我们想把这个事关安全假期的项目继续下去,扩大受益人群,扩大爱心企业范围。”

  与外来务工人员打交道,同时也考验着团干部自身的群众工作本领。

  “说来惭愧,我以前很少联系外来务工人员,搞活动找人,一般就通知区县、社区团委书记联系,偶尔找企业家推荐一些打工者。自己直接联系,这次是头一回。”

  “群众工作本领不扎实”是很多市级机关、省级机关团干部共同的“弱点”,通过每天到大街上与农民工聊天,李烨顺的这项本领算是练出来了。他的手头上,如今又多了至少20张泥瓦匠的名片,“路过面包车,他们都会同我打招呼,以后家里修修补补,找他们肯定没问题。”

  这次安全假期项目的伙食经费,李烨顺有意不找平时与团组织联系密切的青商会、青企协企业家赞助,而是联系了两个与团组织关系一般、但过去都曾表示愿意赞助公益项目的小老板,“想看看这个项目真正的吸引力,究竟有没有市场。”

  结果是,两个企业都表示愿意赞助,一家企业由于老总出差没能及时批下钱来,另一家企业的赞助资金第二天就到账了,“这种实事工程,就算拿到财政部门去申请单列开支,恐怕也不成问题。关键还是团组织有没有一个主动的意愿去碰‘青少年维权’这个事儿。”李烨顺深有感触地说。

【编辑:马婷婷】

>教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