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高校排名:实事求是体察细节比收集数据更重要

2014年08月18日 11:41 来源:解放日报 参与互动(0)

  8月15日,上海交通大学世界一流大学研究中心发布了由其操刀的2014年“世界大学学术排名”。
  在该排名甄选出的研究型大学“世界500强”中,中国内地有32所大学上榜,相比去年增加了4所;虽然中国高校无缘“百强”,但有清华、北大、上海交大、浙大、复旦、中科大6所跻身“200强”;华东理工大学、苏州大学、南京医科大学和首都医科大学首次入围。然而,不出意外的是,当记者搜索、浏览这一事件在网上产生的各种报道链接,“中国无校进百强”当仁不让地成为大多数标题中的关键词。
  但是,“中国无校进百强”又怎样?“中国无校进百强”真有那么重要吗?希望中国高校在世界舞台上日新日进是美好愿望,希望通过各种比较权威、客观、可靠的评价来明晰自己的发展方位和努力方向也是积极的事,但若是仅盯着“进不进百强”不放,暗示一种似乎只有“百强”才是“英雄”的立场,是不是功利心太重,衡量一个事物的标准又过于狭窄了点呢?
  细细研究这份榜单发现,自2003年首次发布以来,在其已发表的12个版本中,一直以国际可比的科研成果和学术表现作为主要指标;采用的都是可以验证的第三方客观数据,排名的目的、方法、数据来源等内容都公布在排名网站上; 每所大学都可以通过与其他大学的数据比较对排名的结果进行核查。在发布者看来,该排名已经做到了“完全透明”。这在一直以来疏于数据收集与整理的中国学界,已是进步。
  但是另一方面,这份排名集结的,仅仅是一些世所公认的成果型指标。比如获诺贝尔奖和菲尔兹奖的校友数、获诺贝尔奖和菲尔兹奖的教师数、各学科领域被引用次数最高的科学家数、在《自然》和《科学》杂志上发表的论文数、被科学引文索引(SCIE)和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SCI)收录的论文数。
  这些数据能解决榜单本身的权威性问题,能让排名本身的腰杆挺得更直些,却体现不了任何一个年度、任何一个国家在世界学术事业中获得的任何实质性进展。换言之,在这些“权威统计结果”面前,一个学校的个性和特长、它在各个细分领域的成长状况、一线学者的个体努力或突围都被“一锅炖”了。
  如此粗放,还能全面地体现一个学校的价值吗?能体现学术传统之于厚积薄发的意义吗?它就像一张没有生气的考勤表,关心的只是出席率,也只能体现出出席情况吧。它体现不出具体到每一个学校、学术团队的成长、波折、攻坚、突围。在如此一个评价清单里,只读得到过去,看不清未来。
  对于中国这样的后发国家来说,能通过公正透明的数据分析,来明晰自己在世界学术事业中的地位和方位是非常必要的。但比收集这些数据更重要的,恐怕还是要实事求是地去体察细节,给我们的高等教育事业进展多做一些细致入微的体检。(柳森)

【编辑:高辰】

>教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