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作家未必大学可培养 大学却无妨办“作家班”

2014年11月04日 11:09 来源:扬子晚报 参与互动(0)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时任北大中文系主任杨晦曾说:“大学不培养作家”,大致同期的复旦中文系主任朱东润也说:“大学培养学者,不培养作家”。

  一个人能否成为作家,关乎先天禀赋才情、后天生活阅历,以及机遇,这些都非大学教育所能提供。作家的培养,并非学者那样“板凳坐得十年冷”。但是,作家和学者之间,也非泾渭分明、非此即彼的关系,而是存在交集。譬如,要成为学者型作家,那么,学术素养的加深、文化底蕴的增强,也就最好还是得有大学教育的臂助。

  上世纪八十年代,徐中玉担任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主任,虽未标举培养作家,却也曾规定:凡创作上取得成绩的学生,毕业论文可用文学作品代替。于是,赵丽宏毕业论文是诗集,孙颙则出版长篇小说《冬》……华东师大中文系还由此催生了为世瞩目的“华东师大作家群”现象,可谓虽无培养作家之名,而有培养作家之实。由此看来,北师大虽高调喊出“培养作家”,也谈不上是“第一个吃螃蟹”的。

  作家固然未必大学所可培养,大学却无妨办“作家班”。北师大新增“文学创作”硕士专业,高调喊出“培养作家”,要是学生能成为传统意义上的作家,固然好;要是不能,退而求其次,成为学者型作家也不错;再不然,也不排除转走治学道路,转型成为学者。局囿门户之见诚不必,风物还宜放眼量。(山东 于立生)

【编辑:叶攀】

>教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