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广州出台午休补贴办法 公办小学每天每人补2元

2014年11月18日 16:22 来源:羊城晚报 参与互动(0)

孩子的午休问题备受关注(记者 陈秋明 摄)

  17日,广州市政府常务会议新闻发布会通过了《广州市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小学午休和课后托管服务财政补助办法(试行)》(下称《办法》),明确从广州市停止收取小学生午休管理和课后托管费开始计算,即2014年9月,午休和课后托管服务进行财政补助,补助标准分别为每生每天2元,按照公办小学实际参加午休和课后托管的在校学生数和天数计算。

  《办法》明确,补助资金用于发放参与托管服务的在校教师补贴和向社会聘请人员的劳务费,在编在职教师的补贴纳入绩效工资管理,并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财政部门据实核定增加绩效工资总量予以解决。

  并且,根据《义务教育法》关于“义务教育实行国务院领导,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统筹规划实施,县级人民政府为主管理的体制”的规定,补助资金由同级财政负担。

  疑问1 补助标准是否够用?

  广州市教育局局长屈哨兵指出,《办法》目前只是试行,是否能满足需要,要在运行一段时间后,根据运营的情况才能做评价。2元标准的测算,是通过对比课后和午休托管所产生的最低标准人力资本投入测算,包括教师、门卫和相关的防护措施。“事实上,我们认为这个标准是偏低的。”

  至于每年财政对这方面的补助数额,屈哨兵指出,由于每一个区、每一个学校的学生构成不一样,明确的数据也需要运行之后才能得出。“我们在初步调查过程中,(需要在校午休或课后托管的学生)数据在各个学校的比例,大概是30%,相信补助办法出台之后,会有一定程度的上浮。”

  疑问2 学生“回流”怎么办?

  屈哨兵对此特别提醒家长,要非常理性地看待午休和课后托管政策的出台。“因为义务教育阶段的整体原则是‘就近入学’,它的逻辑前提和逻辑结论就是孩子们可以在非上学时间离开学校,回家休息。”并且,他强调,如果所有的孩子留在学校午休和课后托管,这对义务教育阶段的小学将是不堪重负的。

  如果在政策出台后,确实有一些家长因为工作太忙的原因,想将孩子放在学校午休或者课后托管,屈哨兵引用了此前广州市副市长王东的建议:如果出现资源确实不足的话,学校可能会根据路程远近,以及学生本身的家庭情况进行评估,把机会留给那些更有需要的同学。另外,屈哨兵指出,在补助办法下达之后,要求各区(县级市)就实施过程中的具体问题未雨绸缪,做好相关的方案。

  疑问3 已取消午休的学校怎么办?

  《办法》指出,广州市向提供午休和课后托管服务的公办小学(含特殊学校小学阶段)给予财政补助,那么对于那些已经取消了这项服务的学校是否鼓励再设该项服务?

  “任何只要是有午休和课后托管的公办小学,政府财政都一定会提供相关的财政补助费用,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屈哨兵说。但是否采取鼓励或者强制性措施,要求已经取消的学校恢复午休和课后托管,屈哨兵并没有明确表示。

  同时,根据他所了解,广州市、区(县)小学实行了无缝连接,到目前为止,屈哨兵还没有收到因为取消午休和课后托管的收费之后,相关学校不再进行午休和课后托管服务,随着补助办法的出台,将会进一步完善午休和课后托管的管理。

  疑问4 学校场地不足怎么办?

  屈哨兵指出,确实有一些学校在场地方面存在不足,因为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并非是按照住宿学校建立的,这是目前面临的矛盾,这也是提倡就近入学的原因,日后将会进一步完善午休和托管服务。

  疑问5 老师休息怎保证?

  屈哨兵说:“我们也发现网上有一些老师,对8小时工作之余是否有承担午休和课后托管工作义务的问题有一些看法,我们的总体评价是,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的人民教师,在孩子教育过程当中,99%以上的老师对这个问题都能够正确对待。事实上,在这次补助办法没有确定的情况下,我们小学老师的表现非常出色、非常优秀,我得代表广州市的孩子们谢谢我们的小学老师。”

  疑问6 是否会补贴民办学校?

  屈哨兵透露,关于民办义务教育阶段小学的午休和课后托管问题,这次常务会议也进行了讨论,有调查显示,已经有相当一部分民办小学将午休和课后托管费用纳入到办学成本,收取了费用。如果没有将午休和课后托管按每天各2元的费用纳入成本,屈哨兵建议可向物价部门进行申报。(记者 张林 甘韵仪)

【编辑:和星晨】

>教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