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重庆大学生发起“护跑行动” 轮流帮跑步同学看包

2015年03月27日 10:26 来源:重庆晨报  参与互动()
重庆大学生发起“护跑行动”轮流帮跑步同学看包
    重庆邮电大学,学生志愿者为夜跑的同学照看书包等随身物品。重庆晨报记者 胡杰 摄

  这几天,每到晚上,重庆邮电大学大二学生冯丹蔚都会出现在学校的老操场。不过,她并没有在操场上夜跑,而是站在操场边,等待来夜跑的同学。

  从周一起,冯丹蔚每天晚上都坚持到操场来,和她的小伙伴们一道,帮夜跑的同学义务看管物品。仅仅三个晚上,他们就收到了近500名同学寄存的物品,这让他们既高兴又意外。

  在他们看来,同学们寄存的不仅是物品,更是信任。

  同学夜跑常丢东西

  他们决定开展“护跑”行动

  昨天晚上8点,冯丹蔚准时来到了重邮老操场,和几个同学一起做寄存物品前的准备工作。他们在操场主席台摆好两张贴着“物品寄存处”标识的桌子,又在地上铺好废弃的横幅和海报,一切准备就绪。

  第一个来存包的同学名叫柳林均,今年读大二。这几天,他每个晚上都会到这里来存包。

  “有他们在这里,就不怕丢东西了。”柳林均从大一开始就坚持夜跑。他说,有时候晚上有课,下了课后就直接背着书包来操场,跑完步再回宿舍。以前跑步时,书包就放在操场边。

  柳林均说,夜晚的视线本来就不好,再加上跑步时无暇顾及看包。一年多来,他在操场夜跑时丢了不少物品,比如耳机、衣服和书。

  而在操场夜跑时丢东西的同学还远不止柳林均一个人。正因为如此,重邮青年志愿者协会的冯丹蔚和小伙伴们商量后,决定开展“天天护跑”行动,帮夜跑的同学看包。

  护跑首日遭遇尴尬

  不少同学起初不愿来存包

  “天天护跑”行动从周一晚上开始,在这之前,校园里并没有这次行动的任何宣传。“说实话,我们也有些担心会不会没人来存包,所以不敢提前宣传。”冯丹蔚说。

  第一天晚上8点半,冯丹蔚和志愿者们在操场主席台布置好,等待同学来存包。可是过了5分钟,还没等到一个同学。

  “同学,你去跑步吧,我帮你把包看着。” 冯丹蔚主动站到主席台边的操场出入口招呼同学来存包。接连有几个同学看了她几眼,然后继续背着包走进操场。

  这样的尴尬,志愿者们之前早就预料过。“毕竟我们做的事在以前没人做过,大家还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冯丹蔚表示理解,志愿者们在帮同学寄存物品时,也特别强调不要存放贵重物品。

  大约又过了5分钟,一名大一的同学拿着一摞书,交到了志愿者手中。接着,陆续有同学来这里存放物品,其中大部分是书包,也有衣服和课本。

  当天晚上,他们帮同学寄存了61件物品。

  寄存物品逐日递增

  志愿者们忙碌并快乐着

  冯丹蔚说,每天来操场夜跑的人有四五百人,至少有一半的人都背着包或者拿着书本等物品。因此,对于第一天的寄存情况,志愿者们并不太满意。

  不过第二天晚上,寄存现场一下子就火爆了起来。“我们差点忙不过来,人多的时候还需要排队存包。”大二学生张帆也是一名志愿者,突然来了这么多需要寄存物品的同学,这让他们既高兴,又有些意外。

  有了第一天寄存物品的经验,志愿者们已经有了一个较为顺畅的寄存物品流程:同学来这里寄存物品,志愿者按照接件的顺序,在一张纸上写两个相同的数字,然后将这张纸一分为二。一张纸交给寄存物品的同学保管,作为取件的凭证。另一张纸则贴在寄存物品上,按照纸条上的数字,依次摆放在寄存区。

  当天晚上,共有近200名夜跑的同学来这里存包,志愿者们一直忙到晚上10点多。

  进展>

  越来越多同学加入“护跑”

  志愿服务将长期开展下去

  第三天晚上,志愿者们特意又在主席台上增加了一张桌子,设置了A、B两个区域,同时接待同学寄存。

  这个晚上,同学们存在这里的有包、衣服、书、水杯等总共近300件物品,比前一天晚上又多了不少。

  “今天来存包的很多都是‘熟脸孔’了。”志愿者卢馨媛笑着说,有不少同学已经是连续三天来这里存包,大家从不认识到认识,渐渐成了朋友。

  更有意思的是,一些在这里存包的同学也成了志愿者。现在,“天天护跑”的志愿团队已有40多人,志愿者们根据自己当天的课程安排,轮流来操场参加“护跑”志愿行动,志愿服务时间为每周一至周四的晚上8点半至10点。

  “我们正在抓紧制作专门的寄存手牌,让志愿行动长期开展下去。”冯丹蔚说,同学们把物品寄存在他们这里是对他们的信任,因此,他们会尽力做到最好。(刘波)

【编辑:查云帆】

>教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