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妈妈得绝症担忧孩子 网友共谱生命教育读本——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年轻妈妈得绝症担忧孩子 网友共谱生命教育读本
2009年08月11日 15:07 来源:新民晚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与孩子聊一聊不可回避的残酷话题

  今年4月,年轻妈妈孟小姐(化名)体检查出肺部有肿瘤,且可能错过了最佳治疗期。在和病魔抗争的同时,孟小姐在旺旺育儿论坛上发帖求助,以帮助自己刚满5岁的孩子接受妈妈即将离开她的事实。

  孟小姐的帖子,引发了数千余名网友的回帖。如今,几个月过去了,网友们的支持一路伴随孟小姐度过手术、化疗的艰苦历程,谱写出了一本精彩的生命教育读本。

  网络回应

  千名网友爱心接力

  “乐观”“坚持”“祝福“相信爱可以创造奇迹”“楼主加油”,这是回帖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字眼。网友们或是分享自己亲友与病魔斗争的经验,或是介绍医病的良方,即使一时无法找到妥帖答案,也写下简短祝福。“别让帖子‘沉’下去啊!”一场爱心接力在网友中悄悄地展开,好让偶尔才能上网的孟小姐,感受到大家的鼓励和温暖。

  更多的爸爸妈妈四处搜罗巧妙的方式,帮助孟小姐和她的孩子从容面对将来。有网友建议:“给孩子每天写封信,准备好他一直到16岁的生日卡,写些文字,如果经济许可,可以买礼物,或者录音给宝宝长大了听”“告诉孩子,宝宝是天使,妈妈就是照顾宝宝的仙女。现在宝宝长大了,所以妈妈要去天上照顾那些小小的天使。妈妈的心会一直和宝宝在一起”“如果以后有个陌生的阿姨到我们家来,要记住,那就是妈妈换了个样子,来照顾你了”……

  专家建议

  不要回避“死亡”主题

  “总觉得跟孩子说这样的话题太沉重,但确实这也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会遇到的事情,”网友李小姐坦言,这则帖子让自己揪心的同时,留下更多的是思索。

  来自台湾的资深生命教育工作者、曾任彩虹生命教育协会台北区主任的黄欣雯觉得,孟小姐的担心,提醒很多父母和老师,别忘了从孩子年幼起,引导他们一点点关注生命的意义。宠物的死亡、祖辈的离去、亲友的病故……这些都是孩子成长中不可避免的突发事件。“要让孩子知道,死亡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黄欣雯提醒,回避“死亡”主题,只会让孩子觉得死亡是件恐惧的事情,反而有阴影。

  黄欣雯建议,用各种载体记录和孩子相处的瞬间,清楚地标记好时间、地点,让孩子长大以后,真切感受到“爸爸/妈妈是爱我的,不愿意离开我的”,可以按照这些线索,感受失去的亲情。如果可以,不妨在体力尚且可以承受时,整理容颜,无论孩子是否听得懂,认真跟他说声再见。

  实践经验

  自编读本读懂生命

  2005年,本市出台了《上海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但是,不少老师反映,出于传统思想,在真正落实中,“死亡”通常被轻描淡写地带过。

  虹口区教育局德育室主任李金瑞觉得,这个话题虽然残酷,却应该成为中小学生不可缺少的必修课。该区编写了《青春·健康·生命》读本,由各校心理老师每周一次向学生讲授。在初中的读本中,“如何面对死亡”占4课时。“我们要让学生明白,死亡没有选择,但生活可以选择”。李金瑞欣喜地发现,课堂上的探讨,正悄悄改变孩子们的思想,避免了青春期的孩子一时冲动造成永远的遗憾。有孩子成绩优秀,却总觉得“生活没有意义”“父母管我那么紧,大概我死了,父母也不一定伤心”,老师们从生命的诞生讲起,让孩子渐渐明白,生命的来之不易,“想一想,宠物死了你会流泪,如果你有意外,和你相处了十几年的父母怎么会不伤心?”李金瑞说,每次上课,每个孩子神情都凝重认真。

  本报记者 陆梓华

【编辑:侯冬华
    ----- 教育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