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限度提高人均受教育年限成中国教育发展关键——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最大限度提高人均受教育年限成中国教育发展关键
2009年09月08日 12:11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中新网9月8日电 2009年《人口与劳动绿皮书》指出,中国教育发展应该从结构和效率入手,在争取实现更大资源投入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提高人均受教育年限,并发展终身教育。

  教育改革和人力资源研讨会暨2009年《人口与劳动绿皮书》发布会8日在京举行。《人口与劳动绿皮书》指出,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相比较,中国人口受教育状况存在以下明显差距:第一,劳动年龄人口人均受教育年限远远低于发达国家。2005年,美国该指标为13.63年,日本为12.9年,比我国高出5年左右。第二,人口预期受教育年限也有很大差距。2005年我国该指标为12.3年,而2000年美国已达到14.7年。第三,发达国家教育处于长期稳步提高的过程,中国则出现大起和大落。美国分队列的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变化平缓,且随时间呈稳步增长趋势。相比之下,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在队列间起伏较大,且各队列随时间递增幅度差异较大。第四,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主要差距产生于12~14岁年龄别在学率的陡然下降。实际上,我国城乡之间的教育差距表现与此几乎完全相同。

  人口绿皮书指出,为适应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要求,中国教育发展应该从结构和效率入手,在争取实现更大资源投入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提高人均受教育年限。未来我国改革与发展教育体制、促进人口文化素质的快速、稳步提高,应当重点考虑以下方面。

  一是继续加大国家教育投入总量,提高国家财政教育投入占GDP的比例。

  二是抓住人口转变契机,合理分配资源,重点发展学前教育与高中和高等教育。在稳定九年义务教育成果基础上,中国教育发展的重点应逐步“双向延伸”——向学前教育与高中、高等教育倾斜。

  三是切实考虑中国目前城乡、地域间的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状,对农村地区以及全国经济不发达地区的教育发展实行对口支援,从教师、经费等方面保证欠发达地区的教育发展。

  四是扭转目前中国各阶段教育投资中公共支出的结构性失衡的局面,适当扩大高等教育的社会投资比例。鼓励社会办学,通过竞争机制营造良好的、充满活力的教育市场;同时,通过教育投入与产出管理机制的改革,以市场导向培养人才,综合发展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实现人才培养与人才需求的动态平衡。

  五是必须重视终身教育的发展,鼓励和培养已就业人口接受继续教育。这一方面可以解决历史时期因社会变迁等原因导致的教育中断对个人发展造成的影响,另一方面,发展终身教育有利于提高我国现阶段劳动力的素质,解决就业结构层次低、产业结构升级存在阻力等现实问题。(据中国网)

    ----- 教育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