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涵平庸的外语专业多如“小煤窑” 高端人才难觅——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内涵平庸的外语专业多如“小煤窑” 高端人才难觅
2009年11月05日 15:39 来源:新民晚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高校每年招收十多万外语系新生,但高端人才仍难觅,专家批评——

  持续时间长、消耗精力多、投入财力大、实际收益差,国人的这样一种学外语状况如果不能得到有效改变,将会对我国的外语教育乃至人才培养带来严重伤害。昨天在华东师范大学举行的“面向21世纪外语教学研讨会”上,各语种专家纷纷对此提出了批评。

  专业建设质量平平

  “看似那么多人在学外语,其实真正高水准的外语人才还是十分难得。”南京大学教授许钧说,现在外语教育全面开花,看似很热闹,全国高校设有的外语专业已达1000多个,每年招收的外语专业新生超过10万人,还有相当数量的硕士生和博士生,但在关键场合真正拿得出手的外语专业人才却又十分匮乏。许教授认为,全民学英语以及低层次的专业建设,使得外语教育变得像无序开发的“小煤窑”,求的是短期效应,内涵质量却平平,很难培养出高精尖的外语专门人才,即便是翻译界也少有一流大家的出现,这对外语教育这个巨大富矿的开采来说,显然也是十分不利的。

  双语要有特定环境

  华东师大外语学院邹为诚教授直言不讳地说,他们曾经做过调查论证,一拨孩子如果从10岁开始学外语,而另一拨孩子如果从5岁开始学,其实,等大家都过了 10年后再回过头来评价,他们的外语水平几乎是相差无几的,看不出早学的人有多少优势,这就是说,让孩子“越早学外语越好”的观念,至少在实证上是找不出什么科学根据的。

  针对有许多家长迫不及待地将双语引入早教领域中的现象,邹教授说,弄不好反而会造成孩子们对外语学习的情感障碍。双语教育最理想的环境是家庭背景,比如,父母有一方是外籍人士,这样,不需花多少力气,孩子自然会跟着父母学说话,在不同的母语间实现听和说的转换,但如果没有这样的家庭环境,只是教孩子几个单词或几句短语,这会使得孩子们越来越感觉到学外语的枯燥与无趣。

  热衷考证是个误区

  在我国还有个特别的现象,那就是学外语似乎又是与考证紧紧相联的,这对提高英语能力真的有用吗?华东师大外语学院的张晴老师说,像托福之类的考证式学习,在短期内大量地听、大量地读、大量地背单词和大量地做语法题,的确能较快提高语言的知识,但这只是获取了知识,而究竟怎样使用语言却不是考证能考出来的,这或许恰恰就是国人学外语的一个误区。“就像拿到了驾照,许多人仍不敢上路或会成为马路杀手,关键还是要看能否转化为技能。”

  本报记者 王蔚

    ----- 教育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