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放心理压力 上海高校助贫,不仅助在“钱”上——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释放心理压力 上海高校助贫,不仅助在“钱”上
2009年10月21日 10:58 来源:解放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释放心理压力 拓展综合技能 引导回报社会

  本报讯 (记者 彭德倩 徐敏)复旦大学新生报到第一天,来自甘肃农村的小卢下火车后,拖着两大编织袋行李到学校。报到摊位前,小卢怯怯问:“我家里经济有困难,不知能否申请到助学金?”辅导员让她安了心:“学校助学金有很多类别,每个家庭困难的学生都能得到资助。到了学校,就像到家一样。”随后,可买生活用品的超市提货券、食品书本消费券一张张递到她手上。

  上海已连续16年兑现了“不让一个大学生因贫失学”的承诺。高校在助贫困学生安心求学的同时,以心灵沟通、素质拓展、责任教育等多种方式,探索“温暖育人”新机制,激励更多贫困学子自信自强,展翅高飞。

  近年来,本市政府部门、高校和社会各界不断加大对贫困大学生的帮困助学力度。2008年资助学生超过57万人次,资助总额近8亿元,是资助力度最强、财政投入最多的一年。本市巩固了以政府为主导、学校为主体、社会各方支持的多元资助工作格局,确保贫困大学生顺利入学、安心就读。

  初进校时,相当一部分贫困学生感到自卑、心态不平衡,现实生活中比较消极、退缩。为此,上海许多高校建起“心灵花园”,通过老师“1+1”配对,个别心理咨询等方式,帮助学生走出困境。上海交大建筑系学生小刘在汶川大地震中失去了家园和父亲,一度情绪低迷。在学校专门为他安排的勤工助学岗位中,小刘深深感受到了来自同学、同事、老师的关怀,重新思考奋斗的方向。如今,他致力于《重建,从建筑本体出发》的课题研究,立志要发挥专长,为家乡重建贡献自己的力量。与此同时,高校还鼓励贫困学生参加和组织社团,以锻炼能力、获得自信。在学校倡议下,上海理工大学贫困学子成立“励志协会”。协会通过团队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释放压力。

  技能、能力上的差距,往往会成为贫困学子成才路上的 “绊马索”。因此,上海高校在帮困助学中注重“技能解困”。复旦大学搭起“岗位阶梯”培养学生综合竞争力。学校给予贫困学生每年2000—6000元助学金的同时,还提供锻炼成才的机会,如到教育超市勤工俭学,管理宿舍楼等。外语往往是不少偏远地区学子的“心病”,上海理工大学每年组织15名志愿者,为贫困生中英语基础较差的学生补习英语口语,每学年20学时,每期百余名学生学业受益。追踪调查数据显示:这些学生的获奖学金比例,除第一学期低于全校平均水平外,其余六个学期均高出平均水平。还有不少高校创造条件,鼓励贫困生发挥专长,自主创业。如,二工大学生李辉凭借在勤工助学岗位上学来的电脑维修技术,在学校支持下,成立了大学生科技服务社,为同学检修电脑、刻录光盘,生意红火。他去年毕业后已创立信息技术公司,在学校创业园区优惠政策扶持下,一步步打拼。

  高校积极探索,引导贫困学子从单纯受助者成长为热心付出、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有用之才。在复旦大学,许多获得助学金的贫困学生组成各种公益类社团,回报社会。如“爱田社”的社员都是来自农村的贫困学生,他们专门围绕“三农”问题展开调查研究和公益活动;“晨兴社”的学生们坚持利用周末休息时间,身着统一服装来到火车站为旅客指路,得到社会好评。

    ----- 教育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