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房产频道

南宁版住房限购令引热议 车库商铺是否限购?

2011年02月17日 12:22 来源:桂龙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南宁版住房限购令的出台,在邕城引起不小的震动,昨日街头巷尾议论频率最高的莫过于限购令了。“不知道车库(位)、商铺等在不在限购令之列?”“一些商住合一的房产又是如何规定的?”“限购令期间,购房者需要办理哪些手续?”……2月16日,记者联系南宁市政府部门有关人士及业内人士,请他们对市民心中的疑问和疑惑进行解析。

  车库(位)、商铺等与“限购令”有无关系?

  问题:昨日上午8时未到,一位在南宁开店做了好几年生意的外地人周伟给记者拨来电话。电话中,周伟急切问道:“我想知道限购令中有没有包括商铺?”他告诉记者,自己在南宁买了一个门面做生意,但一直没买住房。几年下来,现刚存够买房的钱,本想今年就买房结婚,限购令出台后很担心会破了他的住房梦。

  一位姓唐的南宁市民表示,限购令后没有指标买房了,但手头有点闲钱,想在小区内买个车库(位)方便停车,但不知道限购令中有无这方面的约束?

  解读:“限购令的出台,在于遏制房价过快上涨,逐步解决城镇居民的住房问题。”政府部门相关人士指出,限购令中的“限购”主要针对的是“住房”,也就是说,如果购买住房的话才与限购令有关系。商铺和写字楼等投资或经营性房产以及车库(位)等配套设施都不属于住房,因此,也就不在限购令所约束的范围。

  “商住合一”的情况怎么规定?

  问题:“对于‘商住合一’的房子,限购令中是怎么规定的呢?”在南宁市做生意的陈先生告诉记者,按照新出台的南宁版限购令,限购期内在南宁市买住房他已经没有指标。不过,最近他考虑在位于亭洪路的“南宁10+1商业大道”投资一处房产,这处房产共三层,一楼是一个商铺,二楼和三楼都是住房。卖主说,若“出手”的话,一定要将三层房屋一起“打包”卖出。因此,陈先生想了解,这种情况下,有无涉及限购令所约束的内容?

  解读:业内人士指出,如果按照南宁版限购令来“套”的话,严格意义来说,这类属于“商住合一”的情况,必须分开来对待。这就意味着,属于住房部分的,仍然按照限购令的规定执行;属于商铺的部分,不受限购令约束。因此,陈先生在限购期内没有买房指标的情况下,不能将这处“商住合一”的房产“打包”买下。

  在南宁6县买房受不受约束?

  问题:限购令破坏了不少投资客的计划。采访中,记者了解到:部分手头有闲钱的市民,有想法把投资目标转向南宁周边的6县。昨日,好几位市民都在打听,在南宁市内没了买房指标,那么去南宁的几个县城可以购房吗?

  解读:据介绍,考虑到南宁市属6县的房地产市场刚刚起步,应留出发展空间。因此,南宁限购令中,所限购的范围没有扩大到6县,而是仅限于市区。也就是说,无论本地人还是外地人,去到南宁的6县买房,丝毫不受限购令约束。需要睁大眼睛的是,6县的居民或者在6县工作的外地人,如果来南宁市买房,则需要考虑限购令中设置的“门槛”。

  限购期内买房需办哪些手续?

  问题:3月1日开始,南宁市限购令正式实施。不少人都想提前知道,到时符合条件的买房者,需要办理哪些方面的手续?

  解读:限购期间,居民家庭购买商品住房时,应如实填报《居民家庭购买商品住房申报表》(以下简称《申报表》),并提交《申报表》、身份证明、户籍证明、婚姻状况证明(未婚证明由购房人户籍所在地的婚姻登记机构出具)等有关材料。非同一居民家庭的两人以上共同购买商品住房的,应分别填写《申报表》。购房人提供虚假材料、证明、信息的,由其承担责任。

  开发商和中介将起什么作用?

  问题:限购令出台后,如何才能使商品房的交易信息更加公开透明?开发商及中介机构将履行一些什么样的义务?

  解读:据介绍,根据规定,限购期间,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地产经纪机构应当在售房场所、营业场所醒目位置张贴限购政策,供购房人查阅。比如,在签订购房合同前,应履行对购房人的限购政策告知义务;签订购房合同时,应核验购房人的身份证明、户籍证明、婚姻状况证明的复印件与原件相一致的情况,核对《申报表》所填信息内容,并在所收取的上述证明、材料及《申报表》加盖企业印章,作为办理新建商品住房买卖合同备案或房屋登记应提交的材料。

  对于违反本通知规定,或因未履行告知义务,或与购房人串通、提供虚假材料、证明、信息的企业及相关从业人员,由相关部门依法追究其相应法律责任,并由南宁市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暂停其新建商品房买卖合同备案或交易申请,将其违规行为记入企业和执(从)业人员信用档案。给购房人造成经济损失的,由其承担相应法律责任。(记者 文彩云)

参与互动(0)
【编辑:张慧鑫】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