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房产频道

“绿色保障房”成一时热点 各项基础仍有待夯实

2011年06月10日 09:22 来源:中国建设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时至6月,不少地方开始成规模供应保障房现房,这些项目几乎不约而同地冠以“绿色”头衔。“绿色保障房”成为一时热点。

  深圳旗帜鲜明地提出未来5年24万套保障房全部建成绿色建筑,江苏则组织12个保障房项目批量通过绿色建筑设计标识的评价,高潮出现在今年3月的第七届绿色大会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提出,“3600万套”意味着一半的建筑市场将由保障房来提供,一定要强调把价格低廉的保障房建成节能、节水、节地、节材的绿色建筑。

  规模庞大、政府主导、信号强烈、方向清晰,构成了绿色保障房的典型特征。于是,各界人士不约而同开始“算账”。

  有人算节能账:如果3600万套中的80%都安装上太阳能热水系统,5年后仅电费一项将节省1500亿元;有人算成本账:一星级绿色建筑的增量成本已降至每平方米10~50元,门槛降低、大有可为。

  更多的人在计算市场蛋糕究竟有多大:1000万套保障房将拉动3.5万亿元的相关投资,电梯、橱柜、陶瓷、卫浴洁具、涂料、防水等19个行业将“利益均沾”;未来3600万套的总量将撬动540亿元的太阳能光热市场,并激发265~280万吨的铝合金市场需求……

  姑且不论这些数据得来有多么理论化有多么乐观,事实是,许多企业已经看到了绿色保障房的巨大商机。然而知易行难,要实现绿色保障房的产业化发展,要实现这些理论数据,要让政府的良好意愿顺利落实,并不容易。事实证明,绿色保障房的各项基础仍有待夯实。

  意识有待引导。绿色保障房不仅要体现对绿色建筑的正确理解,更要结合保障房的特点,避免追求过高标准与技术堆砌,力求低成本、高功效、少维护,实实在在地为被保障人群提供实惠。那种两居室共3间房便安装3台空调,几乎占装修总成本一半的做法,显然有待论证。

  制度体系尚未完善。尽管不少城市已经针对具体节能措施出台了相关政策,如强制安装太阳能热水系统等,但是,不管在国家层面还是地方层面,对于绿色保障房如何定位、如何系统推进、政策如何扶持、企业积极性如何调动等,既无具体规定,更没有形成体系。事实上,在保障房形成统一的建设标准之前,谈绿色保障房的系统性制度建设,似乎为时尚早。

  技术基础急需夯实。在我们近期的采访中发现有这样的案例,绿色保障房小区高层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因为集热面积不足、水温不均、管道过长、浪费严重等技术问题,导致每立方米太阳能热水单价高达20元,住户纷纷表示“用不起”。目前来看,绿色保障房既要深入研究低成本的绿色建筑技术,同时还要注重技术集成、统筹、管理的水平。

  产业配套不足,盈利模式仍存困惑。许多企业缺乏对保障房市场的长期关注,没有及时进行产品分级,致使市场配套不足,上下掣肘。加之盈利模式的困惑广泛存在,尽管市场蛋糕够大,没有一个好的盈利模式,企业依然不愿涉足。

  我们的采访和调查也印证了这一点。相关市场正分化出两个阵营:一类企业迅速围绕绿色保障房调整战略,未雨绸缪;一类企业继续观望。前者的出发点不言而喻,后者的理由也很简单:绿色保障房现阶段“只见云雾不见山”,具体规则及做法并不明朗,惟有静观其变。

  绿色意味着保障房品质的提升,令被保障家庭住得更舒适、更实惠,并有利于推动节能减排。如果不抓紧做扎实各项基础工作,心再急也吃不了“热豆腐”。

  -本报评论员 付灿华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位宇祥】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