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房产频道

以价换量将成主流趋势 深圳房价拐点加速逼近

2011年06月10日 09:24 来源:深圳特区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6月第一周(6月1日至7日),深圳共成交一手住宅337套,均价约17450元/平方米。端午节小长假,深圳两个限价新盘相继开售,均价都在15000/平方米以内,并出现排队抢购的盛况。无疑,定价明显低于预期的限价房的热销是均价被拉低的主要原因,同时也说明楼市仍然潜伏着巨大的刚需力量。业内人士普遍观点是,随着更多限价楼盘的入市,开发商的态度会逐渐由被动降价转为主动调低,以价换量会成为未来楼市的主流。更有乐观人士预测,楼市整体降价走势已经初露端倪,房价拐点正加速逼近。

  真降VS假摔

  还有多少后路可以退

  限价政策实施以来,深圳房价玩起了 “蹦极”,从23094元/平方米跌至15262元/平方米,跌幅达到24.8%。6月,深圳两个限价新盘相继开售,均价仍然比之前预期低不少。这引起了业内人士和置业者们对低位均价的讨论。

  某知名房产中介公司老总告诉记者,房价大幅下降是假象,开发商只是被迫放弃了之前涨价的“企图”。5月之所以会出现如此大的下跌,主要还是受成交结构变化的影响。因为成交主力就是所谓调低价格的限价房,而更多的在售楼盘由于成交很少,所以没有计入均价统计。但该老总表示,尽管现在价格下降只是假摔,但如果政策没有松动的话,房价上涨的趋势至少已经遏制。

  不少业内人士也表达了同样的观点,认为虽有限价在上,但开发商还是有“不少后路可以退”。那么开发商究竟有哪些后路来应对限价房政策?据记者了解,5月以来入市的限价新盘,几乎都取消了原定的精装修计划。这使得开发商的销售成本明显降低。

  如5月入市的龙岗中心区的睿智华庭和中海康城国际部分单位,以及中海塞纳时光都是精装修改为毛坯房。也使得这两个盘的入市均价拉低,给置业者造成大幅降价的错觉。端午节期入市的两个新盘招商观园和桃源居·首府,虽然均价比预期低了数千元,但是也是取消了精装修标准。

  作为龙华标杆性楼盘的水榭春天三期本周末就要开盘,而其片区情况指导均价不得超过2 .2万元/平方米。开发商曾透露三期将在产品方面全面升级,并全部带精装修出售。特别是其二期尾盘已经飚升到2.5万元/平方米,因此业内普遍猜测三期售价或将冲上更高。但限价令的出台,这一预期明显落空了。该项目有关负责人表示,价格已经被限了那么多,如果再做精装修肯定不可能了。

  除了取消精装修外,记者了解,不少楼盘也采取了如预售改现售、先卖低价单位、延迟入市等策略来应对限价令。

  业内人士分析,尽管现在整体房价还没有实质性变化,但“限价令”确实起到了扬汤止沸的作用。其一是房价上行趋势已经得到遏制;其二,宝安和龙岗是供应的主力,也是限价房的主力,这将使得今后一段时间成交结构仍会维持现状,那么从数据上看后市的房价仍会保持比较低位的走势。

  一步到位好过“磨磨蹭蹭”

  同样是限价盘,并不是每一个都那么热销和抢手。5月以来,部分限价楼盘开盘遭抢购,销售率达到90%以上,甚至一房难求;有的限价楼盘销售率却未曾过半,看客多、出手少。究其原因,主要还是出在定价上。记者了解,近期热销的限价楼盘定价都要比周边片区楼盘低3000元/平方米以上,而销售较冷的楼盘很显然在定价上不够痛快,显得磨磨蹭蹭,诚意不足。

  如5月入市的位于龙岗的某限价楼盘,虽然说低于预期入市,但均价仍然高达近两万每平方米,而与片区市场均价相比,并没有明显优势,也使得其开盘销售不足5成。“事实证明并不是打着‘限价’旗号置业者就买账,关键还是看定价是否真的有优势,磨磨唧唧地定价显然不能得到市场的认同。”某热销限价盘开发商跟记者表达这样的观点。

  一些限价盘定价没有优势,销售缓慢,那么对于更多的在售楼盘而言,日子就更难过了。据有关机构的统计显示,目前一些在售楼盘与今年1月份相比,不仅没降,反而有一定幅度地上涨。业内人士认为这些楼盘以后的销售之路可能会很艰难。从板块上看,福田、南山新盘价格总体还是坚挺,一些在售楼盘仍维持在3万左右的高价位。而龙岗、宝安的部分在售楼盘已经开始调低价格,其中龙华、宝中、龙中片区最具代表性。龙华片区,潜龙曼海宁、金地上塘道降幅都超过10%。即便如此,在限价房面前,这些在售楼盘的价格优势仍然很小。如即将入市的水榭春天三期价格被限制在每平方米2.1万元以内,那么龙华二线拓展区另外几个售价在每平方米2.4万元左右的在售楼盘销售将遇到很大困难,坂田每平方米2.2万的价格也将举步维艰,这些项目如想较快回款,必须随行就市,一步到位地降价促销。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张慧鑫】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