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主”恒大今在港挂牌交易 市值达千亿港元——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房产新闻
    “地主”恒大今在港挂牌交易 市值达千亿港元
2009年11月05日 10:06 来源:华龙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全国最大“地主”恒大地产(3333.HK)今日正式登陆香港联交所,其以中间价每股3.5港元定价。有业内人士分析称,根据日前恒大披露招股说明书的内容来看,其上市融资额并未缩水,市场人士预计,上市后恒大的市值,有可能达到千亿港元。

  获得超额认购45.72倍

  据了解,早在8月份恒大向港交所递交了上市申请,根据时间表安排,恒大将于10月19日正式路演,并于10月22~28日进行公开发售,最快11月5日挂牌上市。

  根据恒大地产最新公布的招股结果显示,其公开发售获得约7.7万份有效申请,合共认购约73.84亿股,超额认购45.72倍,一手中签率50%。

  有市场消息称,该股以中间价每股3.5港元定价,公司集资35.175亿元,净额31.875亿元。

  对此,业内人士指出,凭借招股期间的过人表现和众多富豪大佬的支持,预计恒大股价会有较大上升空间,以发行价每股3.5港元计算,恒大有望成为今年规模最大的内地赴港上市企业。

  李嘉诚1亿美元认购

  最近一个月,有7家内地房地产企业在香港启动招股或发行上市。

  而其中之一的恒大此次在港招股则有着不俗的表现,继郑裕彤、刘銮雄各斥资5000万美元认购股份后,久未沾新股的华人首富李嘉诚也透过长江实业拿出1亿美元认购恒大。

  市场人士认为,恒大如此受青睐,主要源于低价发行、土地储备多,以及拥有深厚国际背景等三大原因。同时,恒大目前拥有土地储备5120万平方米,而且成本每平方米仅445元人民币。而恒大20%左右股权由瑞信、德意志银行、美林、高盛和科威特投资局等战略投资者持有,国际背景十分雄厚。

  拥有最大土地储备称“地主”

  之前披露的招股说明书还揭示了恒大地产并“不差钱”。截至2009年9月底,恒大地产已经签订231亿元的销售合约,较去年同期的54亿元增长3倍。前三季度合约实现回款157亿元,预期日后仍有回款额度74亿元。截至9月30日,公司现金总额达到100亿元,较上半年底增加约96%,可动用但尚未提取的银行融资共104亿元,可谓“财大气粗”。截至6月30日,权益总额及资产总值分别为89亿元及481亿元。

  招股书还显示,截至9月30日,恒大拥有大约1730万平方米的总可售建筑面积,其中480万平方米已经预售,1250万平方米仍然待售。另外,恒大是拥有最大土地储备的开发商,总建筑面积约5120万平方米,平均土地成本为每平方米445元。重点进入具有巨大增长潜力的省会城市及直辖市,截至9月30日,全国共有54个房地产开发项目,其中超过83%位于直辖市和省会城市的城区。

  有消息人士分析,在最近几家地产公司中,恒大地产具有土地储备大、地价便宜、布局合理的优点,预计会受到投资者的青睐。而恒大目前现金流情况较为良好,一旦实现上市融资,恒大的企业品牌将得到进一步提升。作为内地标杆房企,恒大上市期间的表现对四季度房企海外融资起到风向标意义,将加速促进其他大型房企海外融资的进程,并有望成为内地在港上市最大市值的民营房企。 

  恒大上市资本路线图

  2002年8月许家印买壳“琼能源”

  2003年1月“琼能源”更名“恒大地产”挂牌,许家印将旗下花都绿景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90%股权注入“恒大地产”。

  2003年5月,“恒大地产”更名“绿景地产”

  2006年8月,恒大将所持有的绿景地产所有股份全部转让给广州市天誉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此次交易恒大获得7000余万元的现金。

  2006年12月开始,恒大集团陆续通过发债方式,向知名银行募集5亿美元。

  2007年1月,恒大集团旗下的恒大地产,获得三家国际投资者美林、德意志银行以及新加坡淡马锡,斥4亿美元购买8%股份。

  2007年8月恒大地产通过保荐人瑞信担保,再次筹得4.3亿美元境外贷款及2000万美元境内贷款。

  2007年9月恒大通过抵押恒大御景半岛项目,再次向美林贷得1.3亿美元用于购买土地。

  2008年3月13日恒大地产H股上市全球路演,19日IPO失败。

  2008年5月,恒大顺利完成35亿港元的私募股权集资。四大投资者为新世界发展董事总经理郑家纯、美林证券、德银证券和科威特投资局。

  2009年7月13日,许家印高调宣布恒大将重启上市步伐。

  2009年9月29日,恒大通过上市聆讯。初定10月全球路演,11月正式挂牌。

  2009年10月19日,恒大启动正式路演。

  2009年10月22日至28日,恒大将进行公开发售,11月5日挂牌上市。 (重庆时报记者 陈颖)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