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问题研究专家:特大型多边外交成中国外交常态——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世博会
    国际问题研究专家:特大型多边外交成中国外交常态
2010年06月13日 14:45 来源:人民画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杨洁勉第一次游览世博会是在1984年的美国新奥尔良,当时他在美留学。他说自己那时"不懂什么是世博会",最终"大开眼界"。到了2002年上海申博成功时,杨洁勉已经是著名的国际问题专家,从那时起,"世博外交"便成了他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2010年5月9日,在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的会客室里,杨洁勉接受了本刊记者的专访,对世博外交的方方面面娓娓道来。

  什么是世博外交

  人民画报:在您看来到底什么是世博外交?这个概念包含着哪些方面的内容?

  杨洁勉:关于什么是世博外交,学术界、政府部门也没有定论。从广义上说,世博外交是与世博相关或者借助世博进行的政治、经济、安全、科技、文化外交活动的总和。英国外交大臣米利班德说过中国世博外交就是树立中国形象,但我觉得这种说法不够全面。中国的世博外交有四个目标:第一是树立中国和平发展的形象;第二是中国和世界互动,既相互了解,也相互学习;第三是实现互利共赢;最后一个就是分享世界文明进步的灿烂成果。如果把这四个目标综合起来,谈中国的世博外交就比较全面了。

  人民画报:那么中国世博外交的特点是什么?

  杨洁勉:中国世博外交展现了四个特点:首先展示了中国在迅速发展中集中力量办大事的能力。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连续举办APEC峰会、中非合作论坛、奥运会、亚欧峰会,一直到现在的世博会,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进行特大型多边外交活动的地方,这在以前是不可能的。这次世博会开幕式精彩纷呈,浦江两岸焰火晚会显示出中国的秩序、中国的强盛,赢得国际社会的尊重。如果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是在10万人超大型体育馆内显示北方的刚性,那么上海的焰火晚会则显示出南方的柔性,中国硬实力和软实力得到非常圆满的展现。此外,世博会是一个持续半年的高潮迭起的外交盛会,单是开幕式就有50多个重要的外国团组参加,以后还会有持续不断的重大外交活动。第三个特点是政府外交和地方外事密切结合,我们现在称为总体外交,以前讲到外交都是比较神秘的,关注国家根本安全利益的方面,现在的外交则包括各个领域、各个部门,这次世博外交中,上海作为中国最大的城市之一、中国的经济金融中心,承担了中央政府给予的非常重要的任务,接待这么多外国的政要和平常的外国游客,上海还邀请了很多友好城市,上海的形象实际就和国家的形象紧密联系在一起了。最后一个特点,是中国世博外交体现了政府外交和公共外交相结合,公共外交就是政府向国内外公众沟通增进双方互相理解的一个外交活动,显然,我们看到世博外交体现了这一点。

  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次世博外交是中国本世纪不断发展的总体外交——特大型的、超大型的、国际活动多边外交——的小结,也是今后已经处在世界舞台中心的中国继续向前发展的一个开端。同时世博会又是一个非常好的锻炼机会,会遇到各种各样意想不到的问题,在处理和解决中积累经验。比如这一次谁都没有想到马耳他总统会受伤,但是在处理过程中,显示出中国领导人以人为本,大小国家一律平等,所以我觉得世博外交方兴未艾,正在发展。

  人民画报:您刚才提到世博外交是中国总体外交不断发展的一个小结,那么您认为特大型多边外交会成为中国外交的常态吗?

  杨洁勉:我想会的,比如世博会之后有广州的亚运会,今后说不定联合国的会议,比如哥本哈根气候峰会这样的会议在中国召开。从北京奥运会到上海世博会,奥运外交和世博外交都体现了特大型多边外交的特点。在这个舞台上,可以百花齐放,融合、沟通、学习,就像中国一句古话说的:"爱其所同,敬其所异。"

  人民画报:中国外交变化深层次的原因是什么?

  杨洁勉:国际外交的主体、行为体增加了,以前是国家政府,现在有很多国际组织、大公司、非政府组织都参与。外交的内涵扩大了,从高政治向低政治,硬政治向软政治发展。还有就是民众和媒体的参与度跟以前不可同日而语。最后就是中国外交的多边性。以前双边的多,领域性的、谈问题的多;现在多边的多,这次世博会其实是在谈理念,这对上海也是个大的促进。

  中国为什么要办世博

  人民画报:中国申办世博会的时候在外交上的考量是什么?

  杨洁勉:两个因素。一个是中国的经济发展。中国在80年代中期就曾考虑办世博,到正式申博的时候,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条件逐步地成熟了。你也知道,清末的时候一些政治家、文人走出世界看到过和没看到过世博会的,都希望中国能办世博会,而且不约而同都认为第一次中国的世博会应该在上海。第二,从国家来看,我们正式申办成功是2002年,这是中国宣布全面对外开放,加强政府间和公共外交的重要举措。世博会是政府行为,这个和奥运会不同,奥运会是以城市名义申请的,是北京奥运会;世博会是以中国国家名义申请的。

  上海申博成功,甚至使原来困难比较多的国际展览局和世博会本身又有一个大的飞跃。从上海申博成功到举行,国际展览局的成员增加了几十个,美国之前已经渐行渐远,现在又回来了,非洲联合参加上海世博会等等。这次上海世博会,与中国没有邦交关系的23个国家里面有21个来了,这些都是我们很重大的成果。

  人民画报:非邦交国为什么会来参加上海世博会?

  杨洁勉:它们是世界展览局的成员,国际活动有它的特殊性,不管建交不建交,都可以来。非邦交国因为和中国没有外交关系,以前接触不太方便,这次世博会是为互相了解提供一个平台,为双方接触提供一个机会。比如美国和伊朗是死对头,但他们的总统参加联合国会议,就可以都到纽约去。

  人民画报:现在有些媒体将中国与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日本做比较,认为两个国家选择奥运会和世博会连续举办,有相似之处。您怎么看待这种比较?

  杨洁勉:用中国的一句话来讲,是形似不是神似。日本1964年办奥运会,1970年办世博会,也是连续举办,但我觉得中日之间有三点不一样的地方。日本作为战败国,他1945年接受了发动侵略战争的惩罚,日本国民也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中国则是作为一个站起来的国家,进行了改革开放,不断地发展,这一点不一样。规模和意义也不一样,中国是一个13亿人口的大国,特点一个是大,一个是穷,底子薄,日本其实20世纪初就开始不断发展,中间走了一个弯路,但始终是个比较发达的国家。最后一个不一样的地方,中国确实是要想通过奥运会和世博会推进我们国家的改革开放,要向世界学习,而不是单纯展示成果。我把世博外交归为三类:一类叫帝国的欲望,比如英国维多利亚女王、法国拿破仑办世博会就是这种;一个叫大国的情怀;最后一个中小国家办的世博会,那叫中小国家的期盼。中国是后两种的结合,大国情怀和发展中国家期盼的结合。

  人民画报:但是有种观点认为世博会在发达国家的热潮已经过去了,现在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花这么多人力、物力、财力办世博会,到底值得不值得?

  杨洁勉:我认为不是所有的西方国家都认为世博会过时了,这种论调主要是在美国,原因是1984年美国新奥尔良世博会赔了大钱,所以国会通过法令规定政府不能出钱办世博会。后来他们觉得世界已经进入网络虚拟时代了,用不着每个人都到实地去,但是从世界的发展来看,虚拟世界不能替代现实世界,人和人的交流接触是必须的。其实很多发达国家他们对于世博会热情还是非常高的,比如这次最热门的几个馆还在欧洲,就说明欧洲在这方面领先于世界,它的创意、发达程度,还是领先的。

  不要只看中国花了很多钱,还有很多收获,世博会办久了有时候是新瓶装旧酒,到了一个飞跃以后,就变成了旧瓶装新酒,其实是一个蜕变的过程。这次上海世博会增加了城市最佳实践区,有很多创新。按世博会惯例,没有什么国家领导人参加开幕式开园式,但这次就很多。这就是说中国开世博会为国际外交活动注入了新的动力,提供了新的平台,他们的到来不只是因为世博会,是因为世博会加中国。

  世博会为中国带来了什么

  人民画报:这次世博外交对国家来讲有好处,对中国普通民众来说好处是什么?

  杨洁勉:能带来相当大的好处。第一民族的凝聚力大大提升,中国人参观世博会,首选就是参观中国馆,无论老幼都说我们中国人要去中国馆,这种自豪感,表明对国家的发展充满期待和信心。第二是中国老百姓在参与世博的过程中,得到全面的提升,大家都觉得奥运会以后北京真的改变了,从空气的质量、环保的观念到人民的礼仪,都有很大提高。世博会对于经济的推动力当然也很大,没有世博会,上海420公里地铁,怎么可能这么快实现?还有志愿者,那些孩子非常可爱,都是"90后",在家里都是独生子女,都是皇帝、公主,但是在外面他就知道他有责任,带着微笑,热心助人,这就是中国的前途所在啊!

  人民画报:上海世博会将为世界展示一个什么样的中国?

  杨洁勉:我们这个发展中的大国,是和平发展的,中国希望同世界一同进步,而且愿意向世界学习,向世界开放。我们面临着中国傲慢论、中国责任论、中国威胁论。我们这几十年在各种各样"论"的过程中成长起来的。现在舆论环境非常重要,现在没有什么后发制人了,舆论就要先发制人。很多人不了解中国,只有让他们来到世博会,来到上海,看到实际情况,才能消除他们脑子里的偏见。

  人民画报:那么这次世博会的举办是否就能改变西方一部分人对中国的偏见?

  杨洁勉:改变是一个很长久的过程,一个奥运会一个世博会不会立刻改变。但这是一个积小变为大变,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我想改革开放30年了,我们主要还是发展经济,今后30年恐怕更多的在思想理念、文化、精神状态等方面发展。为什么我要研究世博外交?就是特大型的多边外交活动,将来会是什么样子,中国要不要办,是劳民伤财还是大有所获,都要考虑。饭要一口一口吃,不能说哪一口就吃饱了,每一口都得吃。比如因为要开世博会,平时请不到的各方面名人都要来,来了之后互相接触,通过相互的了解,真正的讨论,就可以改善关系。我不想把一次世博会讲得多么重要,但是它少不了,比如对广州亚运会也有促进。中央领导讲世博外交是站在历史新的起点上,起点就是起点,不是终点,还要继续的发展。(王麒)

参与互动(0)
【编辑:马学玲】
    ----- 世博会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