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金融频道

萨默斯:利率和GDP不匹配将为经济带来严重后果

2011年05月20日 15:15 来源:东方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萨默斯:利率和GDP不匹配将为经济带来严重后果
    前美国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劳伦斯·萨默斯先生以世界经济成长前景及其风险因素为题发表主题演讲。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劳伦斯·萨默斯]如果可以的话我想谈三点,我非常荣幸能够参加陆家嘴论坛。首先美国基本上度过了一个非常困难、非常艰难的时期。在2009年的时候压力是非常明显的,到了今天仍然会有很多的风险,但是经济已经复苏,金融状况恢复到正常的水平,失业率也降低了。谁能够想到在危机全面爆发2年以后,泡沫也开始爆发了,人们开始对这样的泡沫状况有更多的担心。就像美国总统奥巴马所说的,这场危机的讽刺的地方在于,金融危机是来源于太多的信心、太多的借贷,以及太多的花费,但是要解决这场危机,我们需要有更多的信心,更多的花费和更多的信贷。

  [劳伦斯·萨默斯]其中涉及到的财政支出水平,还有压力测试、在金融层面的透明度和国际层面的合作,都对信心的提升做出了贡献。可以肯定的是,复苏正在进行,压力正在减少,但是我们也意识到还有两个事实,就是太多的人现在仍然是处于失业的状况。而且在接下来一段时间还会保持这样的状况。金融机构必须要记住,上一代人看到了美国的债务危机,看到了日本的状况,经历过亚洲金融危机,看到了技术公司泡沫的破灭,也经历过过去几年最新的金融危机,所以金融机构必须要避免自己成为一个危机的来源,每隔四五年都必须要进行一番这样的自我审视,从而避免成为危机的始作俑者。

  [劳伦斯·萨默斯]我要说的第二点。人们往回看这段历史,可能大家会用另一种角度来看冷战的结束。在美国、欧洲发生的情况,在伊斯兰世界当中发生事件,可能这些故事的重要性都不是最大的。最重要的事情是发生在亚洲、发生在中国。人类历史花了2000多年的时间,来增加整个世界的产出,但是前面1800年只不过提高了50%,而在最近一两百年时间当中,整个世界发展的速度是惊人的。所以我觉得在这里做决策的速度要比我想象快得多,而全球经济的治理在政治层面上来讲,我觉得应该会从传统的G7或者G8这些国家,然后转移到G20,包括很多亚洲国家,特别是包括了很多东亚国家。

  [劳伦斯·萨默斯]传统来讲,大家都说亚洲市场是新兴市场,但是事实上在很多情况下,我觉得其实已经成为了成熟市场,而不再是新兴市场。我相信在亚洲的决定将会产生非常深远的影响。G20运作的非常好,特别是在危机之后的这段时间内,形成了增长的共识,同时也形成了其他各类的共识,比如说要开放等等。而且我们也避免了这种保护主义的出现,曾经在三十年代危机之后就出现了非常明显的保护主义。但是未来仍然是充满挑战的,如果我们没有一场迫在眉睫的危机,如果大家不再那么恐惧,G20是不是仍然可以这么理性,是不是仍然可以更好的运作呢?是不是仍然可以为金融体系做出应有的贡献呢?这仍然是一个问号。

  [劳伦斯·萨默斯]刚才我说了两点,我讲到了美国的情况,同时也讲到了G20的情况,这个很大程度上来讲是比较政治层面的。我第三个观点可以说是更加的经济化,或者说更加具有经济分析的意义。我觉得大家要作一个非常有效的诊断,而且这个诊断应该是适用任何国家的。就是要比较名义利率和名义的GDP增长速度,如果基本上两者是平衡的,相对来讲,这个国家的经济就是相对比较健康的。但是如果从实体角度来讲,这两者是完全不平衡、不对等的,就要引起大家的关注和关切。比如说如果我们关注一下在欧洲周边的一些国家,我们可以看到名义GDP是小于0的,而名义的利率却是有2位数,在这样一个环境下,就会影响到国家的收入和可持续的增长,除非有巨大的变化。

  [劳伦斯·萨默斯]一方面我讲利率超过GDP是要引起我们的担忧,但是同样反过来讲,如果利率是大大的低于名义GDP增长的话,也是要令人担忧的。如果是这样一个情况,我们觉得就会出现大量的借贷来购买土地或者其他有价值的资产。根据净现值的原则,按照现在的增长,按照利率进行贴现的话,其实也是无解的方程。如果说进行了借贷的控制就没有办法使得资本、资产有效的分配,也会让我们开始担忧资产价值的可持续性。

  [劳伦斯·萨默斯]如果金融系统进行开放,那么它是不是可以很长时间内运作得很好呢?在历史上可以看到,如果说一个前提是利率和增长不匹配,在这样一个情况下金融体系开放,是不能够运作很好的;所以如果一个经济体在长远的时间内想要开放金融体系,就必须要看它的利率和GDP是不是匹配,因为利率其实是对于资产的分配有非常重要的影响。这一点是特别需要大家去紧密的关注。因为对不同的国家不匹配都会带来同样严重的后果。谢谢大家。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孟欣】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