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金融频道

中国经济:通胀加剧和经济放缓并行

2011年05月20日 15:46 来源:经济参考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最近,市场各方对宏观经济走势的争论集中在一个焦点上,即围绕目前我国经济是对通胀的担忧更多,还是对增长的担忧更甚以及下一步的宏观调控走向何方。

  多数机构和专家表示,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通胀加剧和经济增速放缓这对矛盾都会持续存在。而经济增速放缓是调控和转型的正常结果,下一步的政策仍然需要更多地关注通胀。

  经济增速放缓

  据了解,最近全国工商联耗时两个多月对广东、浙江、江苏等16个省份进行的系统调研发现,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型、微型企业的状况,可能比2008年金融海啸时更为艰难。全国工商联的调研显示:在中小企业数量庞大的长三角地区,出现了大量企业停工、半停工局面。分析人士表示,4月份全国工业增加值增长13.4%,较3月增幅下降1个百分点以上,也印证了经济放缓的步伐似乎在加快。虽然实体经济放缓迹象明显,可5.3%的通胀数据也并不让人轻松。

  中国宏观经济学会秘书长王建表示,中国经济现在还没到硬着陆的时候,今年经济增速应该在8%到9%之间。不过,他认为,今年中国经济开始进入到下行通道,经济内生性增长已经开始转冷。王建重申,硬着陆指的是危机爆发,比如,经济突然下滑、大量失业、产品销售停滞、生产过剩等,像这种情况可以叫硬着陆。王建认为现在的情况恰恰是,出口在下降,投资在减少,消费也在减少,这三大需求没有任何一个需求上升抵冲其他两个需求下行,所以整个经济需求不足就下去了。趋势不可改变,即经济进入下行通道。王建认为,经济已经开始下行了,2013年G D P有可能到低于8,甚至低于7。

  中央党校研究室副主任周天勇也认可中国经济进入下行通道,主要是用工荒,尤其是小企业发展受限,推动了经济下行趋势。

  对于目前中国经济忧增长压力开始凸显的判断,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刘元春表示,“我不同意这种判断。”他认为,从刚公布的4月份宏观经济数据看,工业生产保持平稳增长。虽然工业增加值增速有放缓迹象,这主要是因为上一轮投资结束,而新一轮投资还没有开始,经济正处于交替阶段,部分企业利润的收窄是阶段性的。在我看来,经济总体上处于健康、平稳运转,出口也在增长,这个时候有所下降的话也是阶段性的,并不代表总体趋势。下一轮地方政府换届又会带动新的一轮投资。

  中国社科院研究员刘煜辉也表示,中小企业叫苦,更多是结构性的问题导致的,而不是政策紧缩造成的。一季度社会融资总量增加了4 .19万亿元,同比仅少增3225亿元,单从信贷来说,一季度同比增长17.5%,也并不小。由于财政刺激计划,过去两年政府摊子铺得太大,投资规模是经济总量的1 .2倍,而这些项目都需要后续资金支持,放款期达3年到5年,这一部分构成了信贷的刚性需求,占用了很大部分的信贷资源,这才是中小企业贷不到款的原因。

  独立经济学家谢国忠认为,把中小企业停工跟紧缩的货币政策联系起来是错误的。如果利润空间足够大,中小企业不会停工。事实上,能够通过银行获得融资的中小企业很少,中小企业通常都通过民间借贷。现在的问题是很多中小企业去炒房,因为房地产的利润更高。

  平安证券表示,目前中国的负债主要是国企和地方政府,而地方政府和房企有着紧密的利益关系。央行目前的一系列措施,掐断房企资金的来源,等于间接减少地方政府资金。中国经济现在正处于高位下调的阶段,“忧增长”的说法没有道理。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主任范剑平表示,下半年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尤其国际大宗商品价格降低,企业有可能改变预期,由“增库”转为“减库”。因此可预见,下半年经济增速将逐步放缓。

  范剑平表示,中国未来5年年均G D P增速将保持在9%-10%之间,按照这个速度,如果不考虑通货膨胀和人民币升值等因素,到2015年,中国人均G D P将达到7000美元左右。而进入“十三五”期间,如果中国的G D P仍然保持8%左右的增长速度,则到2020年,我国人均G D P将超过1万美元。

  基于对中国经济走势的关注,路透中文网站最近刊登了有关中国2011年G D P增速的调查结果,综合19家接受调查的国内外机构的意见,路透社预计中国今年G D P将增长9 .5%,从季度G D P预估中值来看,经济增速或于今年余下的3个季度保持在9.4%,低于一季度的9.7%,明年还将稍有回落。

  很多市场人士把疲软的数据归因于政府的紧缩政策。比如,野村证券提出导致各项指数下降的三个因素之一就是“由于政府维持紧缩的政策,银行更加谨慎的放贷行为导致基建项目支出增长更加缓慢”。

  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彭文生在接受采访时表示,PM I在4月份下降,显示以货币条件收紧为主要标志的紧缩性宏观政策的影响已经从消费等需求端向以投资和制造业为中心的供给端扩展,紧缩政策对C PI涨幅的抑制作用有望在三季度显现,通胀压力将由此逐步下降。

  目前,关于紧缩政策是否会松动的猜测再度出现。交银国际中国区首席经济学杨青丽表示:“PM I已连续两个月低于市场预期,说明宏观紧缩政策正在使经济降温,近期政策紧缩力度可能不会继续强化;另一方面,通胀高点可能尚未过去,因此政策也不大可能放松。总之,维持现有政策紧缩力度是可能性最大的情形。”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孟欣】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