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金融频道

“赖账”遭批评 美债违约后果甚于金融海啸

2011年06月10日 08:20 来源:经济参考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由于美国政府和国会就提高债务上限的谈判目前已陷入僵局,美国债务前景面临违约风险,共和党议员提出支持美国“技术性违约”,即暂缓偿还美国国债的利息,以迫使白宫大幅削减支出。消息引发了各方的强烈不满和抗议,分析人士认为,上述“赖账”提议对于美国而言是损人不利己的,美债问题如果得不到有效解决将造成全球性宏观冲击,后果甚于金融海啸。

  “赖账”损人不利己

  据路透社介绍,允许美国在未能上调举债上限的情况下出现债务违约的想法,上个月开始在坊间流传,并且得到了少数希望限制政府支出的共和党人士支持。如今,越来越多的共和党议员表示能接受债务出现短时间违约,即拖延为美国国债支付利息,迫使白宫答应更大幅度地削减政府支出、控制预算赤字。

  此消息一出,立刻引发各方面强烈的不满和抗议。美国知名投资策略师伯恩斯坦8日表示,允许美国的部分债务违约有“不负责任之嫌”,即使对美国经济而言,这种短暂违约的后果也会非常严重。他还指出,哪怕是短期技术性违约都会提高整个美国的资本成本,让个人和企业更难通过借款融资,从而威胁“依然脆弱的”美国经济。

  很多华尔街人士也担心,哪怕是债务短暂违约都将会导致美元币值狂跌,全球利率急升,美国经济将因此重回衰退,威胁到全球金融变革。

  作为美国国债最大的海外持有者,中国无疑也将成为美国拖欠还款的受害者。中国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李稻葵8日在北京举行的一个论坛上表示,如果美国考虑债务违约,结果将是“玩火自焚”。他说,债务违约将使美国信用受到严重伤害,美元在国际上的地位将崩溃,并将给全球经济带来严重后果。

  来自印度和阿曼中央银行的官员们同样对美国拖欠还款的传闻表示担忧。印度官员认为,美国的拖欠行为将给世界经济带来极大恐慌。阿曼央行的官员则表示,由于中东产油国的经济与美国经济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美国此举也会给阿拉伯世界带来严重的影响。

  美国政府信用度遭下调

  美国共和党议员提出暂缓偿还美债利息的消息传出后,欧洲权威评级机构菲力评级就宣布将美国政府的信用度从A A A级下调到A A级。这家德国评级机构认为,美国以发行国债的方式抗击金融危机的做法并未奏效,反而使美国政府深陷债务危机,美国政府的债务偿还能力也因此受到质疑,因此他们下调了美国政府的信用度。20年来,菲力评级一直在对各国政府对外债的支付能力做出评定。

  国际评级机构惠誉8日也发表声明称,即使美国只出现短暂的“技术性”债务违约,也可能失去现时“A A A”最高级主权债务评级。声明中说,如果8月4日到期的300亿美元国库券不能全额被偿付,惠誉将把相关债券的评级从“A A A”调降至“B+”。

  而在美国众议院上周二(5月31日)坚决否决了将联邦债务上限提高2.4万亿美元的议案后,评级机构穆迪就宣布,如果未来几周美国在上调债务上限的问题上不能取得进展,该评级机构预计将把美国评级列入负面观察名单。此外,标准普尔在今年4月已将美国的债务前景展望调降为负面。历史上,在获得负面前景展望后的6个月至24个月内,有1/3国家的信用评级会被下调。

  美债危机甚于金融海啸

  让业内人士倍感担忧的是,随着美国财政赤字和国债规模的不断膨胀,美国政府真正的偿债能力和偿债意愿越来越具有不确定性。数据显示,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国联邦政府的财政赤字急剧上升,预计2011财年的联邦财政赤字将达到1.65万亿美元的历史新高。为弥补巨额赤字及挽救美国经济,美国政府滥发货币,美国国债也呈爆发性增长态势,截至今年5月16日,美国已经达到法定的14.29万亿美元的债务上限。而美国政府和国会就提高债务上限的谈判陷入僵局,互不相让的态度令美国债务前景面临违约风险。

  知名大宗商品和外汇投资家詹姆斯·罗杰斯8日称,在庞大的债务问题重压下,美国面临着比2008年金融海啸还要严重的一场危机。这位乔治·索罗斯的前合作伙伴表示,受美国债务及美联储持续宽松货币政策影响,美元将成为彻头彻尾的灾难。

  圣路易斯联邦储备银行行长布拉德8日向路透社表示,若不能正确应对,美国政府的财政状况可能会演变为“全球性宏观冲击”。布拉德还表示,美国可能出现违约的预期是危险的。

  不过,也有分析人士也指出,共和党的“技术性违约”提议不过是想迫使奥巴马政府在削减开支问题上让步,给奥巴马政府增加麻烦,以便在2012年的总统大选中取得优势,相信美国最终将达成上调债务上限的协议。(记者 肖莹莹)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孟欣】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