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金融频道

全国地方债余额超10万亿

2011年06月28日 07:49 来源:广州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审计署审计长刘家义27日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了全国地方政府性债务审计结果,截至2010年年底,全国省市县三级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约10.7万亿元;全国近两成、共78个市级政府负有偿还责任债务的债务率高于100%,部分地区出现了逾期债务。报告提示,一些地区和行业偿债能力弱,存在风险隐患。

  部分地区政府出现逾期债务

  审计署报告指出,个别地方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负担较重,而且地方偿债基本上依赖土地出让收入。2010年年底,有78个市级和99个县级政府负有偿还责任债务的债务率高于100%,分别占两级政府总数的19.9%和3.56%。由于偿债能力不足,部分地方政府只能通过举借新债偿还旧债。

  地方债务偿还对土地出让收入的依赖较大。2010年年底,地方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余额中,承诺用土地出让收入作为偿债来源的债务余额为25473.51亿元,共涉及12个省级、307个市级和1131个县级政府。

  对于地方债负债情况,审计署全国地方政府性债务审计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陈尘肇表示,总体看,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负担尚未超出其偿债能力。

  地方融资平台众多而且不合规范

  报告指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数量多而且管理不规范。至2010年年底,全国省、市、县三级政府共设立融资平台公司6576家, 而且融资平台公司债务规模庞大。2010年年底融资平台公司政府性债务余额49710.68亿元,占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的46.38%。

  审计发现,有1033家融资平台公司存在虚假出资、注册资本未到位、地方政府和部门违规注资、抽走资本等问题,涉及金额2441.5亿元;由于融资平台公司举借的债务资金主要投向回收期较长的公益或准公益性项目,盈利能力较弱,有26.37%共计1734家融资平台公司出现亏损。

  部分单位违规使用政府性债务资金

  截至2010年年底,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中尚未支出的金额为11044.47亿元,2010年为此由财政资金支付利息67.74亿元。

  审计署方面介绍,一些地方政府性债务资金的举借、管理和使用不够规范,审计共发现违规问题金额1082.53亿元。部分融资平台公司等单位以虚假或不合法的抵(质)押物、高估抵押物价值等方式取得债务资金。

  五大商业银行去年违规发放贷款580亿元

  本报讯 (记者王亮)根据审计署昨日公布的审计报告显示, 跟踪审计工商银行等5家商业银行新发放的3472亿元贷款,发现违规发放和挪用贷款等问题580亿元,其中向未批先建、手续不齐或资本金不到位的项目发放贷款254亿元,还有部分贷款被用于还贷。目前国债发行存在漏洞,在2010年发行的1296.27亿元电子式储蓄国债中,有705.16亿元(占54%)最终由40家承销银行持有。

  刘家义还表示,至2010年底,中央财政在商业银行开设各类银行账户31个,当年累计收到资金5290.4亿元,年末余额906.32亿元。其中,有些是预算外收支账户,有些全年未发生收支业务。

  审计署自曝2010年度预算执行情况

  据新华社电 审计署27日发布2011年第32号审计结果公告,公布了本部门2010年度预算执行情况的检查报告。

  检查审计署本级发现的主要问题有:超范围列支审计法实施条例培训、计算机中级培训等13个培训班支出,以及中央企业审计研讨班等支出790.12万元,外聘专家费用195万元,中国审计学会研究和课题经费49.99万元;采取以拨代支方式,将“金审工程(二期)”项目建设单位管理费等107万元拨付给所属计算机技术中心等。

  市场分析:

  风险相对可控

  澳新银行大中华区经济研究总监刘利刚对本报记者表示, 审计署公布的融资平台公司政府性债务余额近5万亿元,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共10.7万亿元,这和央行及银监会此前公布的数据相比有较大差异。审计署的统计数字表明涉及地方的债务风险较大,但风险还是处于一个相对可控的范围之内。

  三个部门的数据差异主要与统计口径有关,但即使剔除地方政府性债务的地方债务可能也是一个比较大的数字,这对放贷银行来说,存在一定的风险。“大家现在更关注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流动性,而且纯债务与财政收入的比例,因为前者更决定了地方政府长远的偿债能力。”刘利刚表示。(王亮)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曹文萱】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