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金融频道

中国不是欧债危机“救主” 欧洲尚需自救

2011年09月16日 07:26 来源:中国证券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欧债危机日益发酵,欧洲内部救助希望越来越渺茫,全球又将目光投向中国,期望中国伸出橄榄枝,购买欧洲债券。现在是不是中国出手的好时机?欧债风险如何评估?中国外储多元化配置,面临的是“陷阱”还是“馅饼”?这些问题值得思考。

  欧洲债务危机已经延续了20个月,尚未有彻底解决方案,时续时断的债务危机消息,使欧洲金融市场持续动荡不安。近日,意大利财政部官员出面否认向中国求助购买国债,表示意大利的国债市场需求良好,但国际社会确实期望中国外汇储备为欧洲债务危机做些什么。不过,中国不是欧债危机的救主,纯粹的资金救助,对中国没有战略意义。

  欧债危机应该“自救”

  当前市场对欧债危机的反应仍然剧烈。市场预期评级公司将继续下调欧洲信用等级,担心欧洲债务危机失控,政府无力偿还,尤其担心援助资金不到位和危机蔓延,紧缩政策不能得到有效实施,到期的债务不能偿还以及新债发不出等。稍有不利消息,市场就剧烈波动。

  笔者认为,不必过分担心债务危机对欧元的威胁。其实德国和欧洲对此都不是十分担心。德国前财政部长特奥魏格尔指出,与27种货币比较,欧元给予了更多的平静和安慰,没有欧元,欧洲将是货币政策的瓦砾堆。由于希腊占欧洲经济比重只有3%,其破产不会使欧元受损,与上世纪90年代初欧洲旧货币体系中的英镑比较,希腊的问题算不了什么。

  另外,欧洲中央银行对欧元的波动也一直心态平静。实际上,欧元自诞生之后,就遭遇了剧烈的波动,欧元兑美元曾经下跌到1:0.82的水平,欧洲中央银行也没有出面干预,2009年7月欧元兑换美元升值到1:1.60没有干预,2010年5月曾下跌到1:1.3037也未干预,这表明了欧洲中央银行对欧元信心十足。对于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欧洲认为,欧元区的平均水平只有6%左右,只是内部不均衡,而美国达到12%,因此欧元不会崩溃。很多欧洲机构和欧洲领导人认为,放弃欧元等于经济自杀,没有哪个国家愿意选择,甚至根本就没有这样去想。

  德国和欧元区内部的主流看法是,债务危机应该自己解决,而不是依靠外援,解决问题的途径在于紧缩财政开支,要求债务危机国家到2012-2013年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下降到3%以下。德国自己单方面规定,从2016年开始,财政赤字占国内GDP的比重不超过0.35%。

  德国总理默克尔最近也驳斥了希腊即将国家破产的猜测。法国财政部长最近则表示,债务危机不是一个欧洲地区的危机,而是一场世界性危机。此前美国和日本都曾经历过债务危机,欧洲国家并不是第一个受到危机影响的地区。这意味着欧洲对债务危机的影响很清晰,认为不会恶化金融危机。也许正因为如此,欧洲一直没有学习美国,采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

  别指望中国成“救主”

  我国的外汇储备在持续增加,可以拿增量部分以市场行为购买欧洲国家的政府长期债券,但不应去救助欧洲的债务危机。欧洲债务危机没到需要外部大规模救助的时机。真要救助,也不只是购买债券,而是要有利益交换。比如欧洲加大对中国的技术输出,尤其是应对气候变化和环境方面的技术,与中国在某些技术上的合作和合资;允许中国在欧洲持有企业股权达到一定份额等。纯粹的资金救助,没有战略意义。

  对于欧洲来说,债务危机恶化程度有待观察,但不影响实体经济。财政赤字导致的债务危机,与企业和国家外债导致的债务危机性质不同。财政危机可以通过发行新的债务、控制开支以及改革税收、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等逐步解决,即使短期无力偿还,提高新债的利率价格、延长新债的期限就可以了,不会因为债务危机出现违约和国家破产,不会因债务危机引发新的经济危机。因为1990年以来,发达国家的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已经脱钩。目前,美国、欧洲的政府债务危机还会持续,并影响金融资产价格,但对实体经济影响有限,不会出现二次探底。今年1—8月中国出口继续高增长,欧洲和美国的进口也在持续增长,这说明欧美实体经济没有出现严重危机。

  欧洲债务危机的重要原因是对制度过于教条和过于崇拜。一是要求短期内财政赤字的年度比例下降到3%;二是坚持不搞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不允许央行大量购买国债。这两个问题不解决,不进行制度调整,欧洲金融市场的动荡还将持续。

  笔者认为,解决欧洲债务危机的方法其实并不困难。首先,应允许危机国家在应对危机的5年内,其年度财政赤字最高可以达到平均6%的水平(具体根据各国情况而定),五年内而不是两年内降低到3%,同时调整累计赤字占GDP的比重;其次,允许欧洲央行大量购买各国政府债券,但同时要求各国政府必须在约定的期限内回购,不承诺回购的需要出具抵押物。为平衡各国债券发行,可用仿照特别提款权制度,分配给每个国家可以发行的债券额度,超额发行国家可协商少发国,以更高利率出让。这样一来,欧债危机就可以安然度过了。 □国家行政学院决策咨询部 陈炳才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孟欣】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