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金融频道

公益性小额信贷如何走得更好更远?

2011年10月16日 09:47 来源:人民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10月17日是国际消除贫困日。2011年,对于中国扶贫来说,是个关键之年。随着农村低保制度的全面建立,农民的生存和温饱问题基本解决,扶贫开发告别以解决温饱为主要任务的阶段。新阶段,发展成为扶贫开发关键词,扶贫工作不仅要支持贫困农户改善生产条件,巩固温饱成果,更要支持他们发展产业,提高发展能力。

  “有力气,没资金,没奔头”是很多贫困农户的共同困境。为贫困农户注入发展生产的资金血液,能充分激活他们主动发展,增强发展能力,加快脱贫致富。中国扶贫基金会15年小额信贷扶贫实践,充分验证了这一点。

  填补农村金融服务盲区,还款率超99%

  贫困农户可能比任何群体更渴望发展资金。“如何更好服务处于农村信贷低端市场的贫困农户,对新阶段扶贫工作非常关键。”国务院扶贫办主任范小建说。

  为贫困农户注入发展的资金血液,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一般商业性金融机构不愿涉足太深。中国扶贫基金会会长段应碧说,为贫困农户提供信贷服务在世界范围内都是个难题,中国扶贫基金会逐步走出了一条有我国特色的小额信贷扶贫之路,近100万贫困人口直接受益,项目自身也初步实现了可持续发展。

  这几天,辽宁省阜新市彰武县西六家子蒙古族满族乡农民正忙“三秋”。新屯子村吴桂兰刚从彰武县农户自立服务中心贷了1.2万元“三秋”资金,服务中心是扶贫基金会管理小额信贷的中和农信项目管理有限公司的分支机构。这已是吴桂兰第三次贷款。“多亏了小额信贷在最困难的时候帮了我,让我顺利地先后供出了3个大学生,日子也越过越好。”

  彰武县位于科尔沁沙地南缘,灾害天气频发。一遭灾,地里的收成就会成问题,吴桂兰家就会返贫。这几年,她没少借钱。她找信用社贷过款,“又托人情又送礼,报上去审批还等了近两个月,最终也只贷了3000元。”失望之余,她转而抬钱(民间借贷),人情不欠了,但年利高达2分。后来,扶贫基金会在县里开展小额信贷。“我当初也是试着打了一个电话,没承想,人家还真不嫌咱穷!”经过几次借贷的吴桂兰深有感触地告诉记者:“还是小额信贷得劲!五户联保,不用抵押,利息也还行,还上门送款、收款。”

  除了方便、快捷、服务好,中和农信的小额信贷坚持服务贫困农户。中和农信公司品牌管理顾问王静艳介绍说,公司的小额信贷从制度设计上自动瞄准贫困户为贷款对象:小额度,非优惠利率,自动将能从其他渠道获得更大额度、更优惠利率贷款的农户排除在外;五户联保无需抵押、集中发放、整贷零还的设计也非常符合贫困农户的特点。

  “近年来,我国农村金融快速发展,但贫困农户的信贷需求整体上还是正规商业性金融机构的服务盲区,而我们专注于贷给贫困农户有作用的钱,在项目县很好地填补了这个盲区。”中和农信总经理刘冬文介绍说, 截至9月底,项目覆盖13个省52个县的部分贫困乡村,累计贷款总额20多亿元,还款率超过99%,农户每贷款1000元,平均可以增加600元的净收入。

  放贷资金,培训技术,开发式扶贫

  李尚梅是辽宁省抚顺市新宾满族自治县红庙子乡红汉村农民,之前,一家四口靠种地卖粮艰难生活。看到周边很多农户培植香菇迅速富起来,李尚梅也很想试试,但一直苦于没有资金、不懂技术。2007年,李尚梅从扶贫基金会那里贷到了2000元启动资金,参加了基金会在村里组织的香菇培植技术培训,建起了一个小香菇棚。每次遇到技术问题,基金会聘请的抚顺市特产学校的教授总能提供及时的帮助。这几年,李尚梅3次借贷,香菇产业越做越大,技术越来越好,不仅顺利脱贫,还盖了新瓦房,添了新家具,生活过得有滋有味。

  “他们不仅贷款给贫困农户,还教他们生产技术,帮助解决生产经营难题,增强了贫困农户稳定脱贫、不断发展的能力。”抚顺市扶贫办主任高世海介绍说,在小额信贷支持下,很多贫困农户成了特色种养专业户,过上了日益富足的生活,一些贫困村发展成了“一村一品”特色村。2010年中和农信在项目区组织了1741场次的农技培训,培训近20万人次。

  内蒙古自治区库伦旗扶贫办主任忠乃介绍说,小额信贷扶贫项目实施1年多来,放贷资金,培训技术,受益人口占全旗农业人口的近10%,一批农村贫困户、低收入群体在小额信贷的支持下顺利发展,比较稳定地成为农村富裕户。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曹慧敏】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