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金融频道

信用卡被境外盗刷 举证追款成难题

2011年11月14日 13:41 来源:南京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持卡人明明在国内,信用卡也没有遗失,却在半小时被境外盗刷了8万多元——近日,一则有关招行信用卡被盗刷的微博在互联网上引起网友热议。在信用卡发行量与日俱增的今天,如何安全用卡无疑是个被普遍关注的话题。业内人士提醒持卡人,妥善保管好个人信息,按银行提示的流程安全用卡,可以最大限度防止被盗刷。

  卡被盗刷后,银行回应不保证追回款项

  “昨天半夜,我的招行白金信用卡被盗刷,半小时内在欧洲盗刷了八万多,我打电话去银行问,都是推辞,在网上查了些案例,都说银行不会承担的,会一直追债!崩溃了,现在我该怎么办呢。”11月5日,网友“阿曼达和007”在其个人微博中发布了上述内容。

  该条微博发布后,有多名网友回应了自己信用卡曾被盗刷的经历。有网友称自己的招行信用卡于10月16日被境外盗刷人民币1.8万元,此事后来却不了了之。

  在与招行进行多次沟通后,招行信用卡中心发卡调扣室回复“阿曼达和007”称,这7笔交易中,除了一笔金额为865美元的交易成功以外,招行已经暂时冻结了其信用卡中其余1万多美元的交易,在未来两个月内将跟交易涉及的商家协商,尝试追回款项。但同时招行也表示,由于境外交易包括银联和VISA通道两个部分,招行无法干涉VISA通道,所以不能保证阻止所有款项的支付。

  盗刷后如何赔付一直是法律难题

  对于招行的回复,“阿曼达和007”并不满意。她在后来的微博中表示,信用卡的设计有问题,自己的信用卡属于签名消费,而境外网上消费却并不需要持卡人的签名,仅凭卡号、持卡人名字以及信用卡背后数字即可交易,这样的设计不能保障持卡人的安全。

  她还表示,盗刷发生后,招行方面要求她自行报案,这也是不合理,银行应该无条件收集证据报案,并为用户追回款项。

  一系列观点得到不少网友“力挺”,几天内累计获得数千网友的评论和转发,不少有类似经历的网友甚至提议,个人力量太单薄,大家应该联合起来维权。

  不过,虽然互联网上被炒得沸沸扬扬,招行有关方面也对持卡人进行了安抚,但对于无法追回款项的损失该由谁承担,直至目前还没有下文。

  据了解,根据银行处理盗刷争议的一般流程,持卡人首先要申请调单,如果调单无法证明是持卡人本人使用,客户可以要求银行为其通过国际组织拒付,只有在得到最终回复确认拒付失败,并给出具体失败原因后,客户才需要承担款项。

  江苏圣典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吴光辉律师告诉记者,信用卡的盗刷纠纷在法律界也是一个难题。原则上来说,如果银行的系统安全存在漏洞导致盗刷发生,银行需要承担相关责任,如果银行尽到了维护系统安全的责任,而是持卡人自身原因导致卡片信息泄露,相关责任由持卡人承担,此外,发生刷卡行为时,如果商家未尽到核对持卡人签名的义务,商家也要承担责任。

  “但在实际操作中,上述环节的举证并非易事。”吴光辉说,银行如何才能证明已对系统安全做到了完备的防范,持卡人如何证明自己妥善保管了个人信息,所有过错的推定都是一个十分复杂繁琐的过程,在以往发生的案例中,处理的结果也是五花八门。

  银行人士详述如何安全用卡

  如何最大限度地防止盗刷?省工行相关人士表示,一定要妥善保管好个人信息,按银行提示的流程安全用卡。

  “持卡人在拿到新卡后,要及时在卡片背面签名。”上述人士说,持卡人多数“重密码而轻签名”,实际上,签名支付是国际信用卡使用的通行惯例,一旦发生盗刷,如果能够证明是商家未尽到核对签名的义务,损失由商家承担,而凭密码支付时,如果被盗刷,一定是因为持卡人没有保管好自己的密码,责任往往在持卡人本身。他建议,签名时应尽量采用个性签名,避免使用易模仿的正楷签字。

  此外,ATM凭条、消费单据、存取款单及对账单等信用卡原始凭证,不可随意丢弃,因为这些单据很容易泄露卡片的重要信息,比如持卡人经常忽视的卡背面的斜体数字,一些网上的快捷支付功能,仅凭卡号和这串数字就能支付成功。

  他还提醒持卡人,要养成按月对账习惯,不要在网上随意填写真实的个人重要资料,以防被不法分子利用,个人信息特别是个人联系信息变更时应立即联系发卡行更新,以便及时接收发卡行不时发送的安全提醒短信或确认电话,信用卡丢失应及时挂失。本报记者 李思颖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曹文萱】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