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金融频道

中国如何打造有影响力的国际金融中心

2011年11月21日 09:47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近日发布报告称,由于没有发达的金融市场和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际金融中心,中国经济增长的成果没有为大多数国民所分享。一些具有垄断资源的优质国企纷纷到海外上市,国外投资者反倒能坐享其利。报告呼吁,中国亟须建立自己的国际金融中心,从经济大国向金融强国转变。

  此份“中国金融中心发展报告”,从金融发展度、经济持续力和基础设施支持力三方面,对全国31个金融中心城市的金融竞争力进行了综合评价,并对其经济发展水平、金融实力等进行了综合比较。

  报告指出,经历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中国已发展成为一个经济大国,但还不是经济强国,更不是金融强国。2009年,中国金融服务业占GDP比重不到7%,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尚存在较大差距。比如中国香港这一指标为22%~25%,新加坡已达到26%。

  纵观各国发展的实践,凡是经济贸易实力雄厚的国家或地区,其金融总量在国际或地区经济中都处于重要地位,比如英国、美国、日本等经济大国,都拥有全球性国际金融中心城市,控制着全球金融资源,掌握着全球金融话语权。目前,全世界虚拟资本平均每天交易量超过两万亿美元,约为世界平均每天实际贸易额的50倍。鉴于金融虚拟经济在经济运行中的主导地位,只要赢得金融交易的话语权和主导权,在某种程度上就拥有了掌控世界经济的主动权。

  在实体经济领域,中国事实上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掌握了世界经济某些领域的主导地位。每当中国进口增长,国际能源、原材料价格就上涨;反之,出口增长,则全球通货膨胀水平就下降。然而,与经济地位相比,我国的金融实力还不够强。目前,制约我国参与国际金融竞争的关键因素,已经不再是金融开放度的大小,而是金融综合实力的强弱。

  报告称,建设金融中心已经成为我国赢得国际市场话语权的战略选择。

  我国能源和原材料交易受制于人、被动受损,究其原因是我国没有形成一定国际影响力的能源、原材料定价中心,不能主动组织和参与相应的市场交易,只能被动接受由他国制定的价格。这一点在期货市场上表现得尤为明显。

  期货市场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具备价格发现和风险规避两大功能。由于期货价格具有前瞻性,能反映多种生产要素在未来一定时期的变化趋势。因此,一个具有足够深度和广度的期货市场,就成了价格形成的公开平台,其形成的期货价格也成为现货交易的定价基准。如果一国拥有国际定价话语权的期货市场,本土企业熟知期货交易的传统、规则及市场心理等,就能对市场价格波动及时作出反应,开展套期保值,从而有效地规避市场风险。

  比如,美国在20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之后,汲取石油价格暴涨的教训,逐步将纽约发展成为全球的石油期货中心。美国是世界第一大石油进口国,但近些年其企业和消费者并没有过多承担原油价格上涨带来的成本压力,这与美国拥有全球性石油期货交易中心不无关系。

  报告还指出,过去十几年,中国是全球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正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中国的经济发展对全球经济作出了双重贡献:中国的出口增长降低了全球通货膨胀水平,帮助了所有国家;中国的进口增长抬高了国际能源、原材料价格,帮助了许多能源、原材料出口国,尤其是俄国、巴西和阿根廷,并助其提前偿还了IMF债务。

  然而,像许多发展中国家一样,由于自己没有发达的金融市场和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际金融中心,中国经济增长的成果没有为大多数国民所分享。中国经济增长成果的集中表现是净资本的积累,但是这些净资本却大量地输出,主要投资于低回报的长期美国国债。与此同时,由于金融市场的不发达,国内资金不能得到有效利用,还得从国外大量引进资本,投资到国内的高回报产业。

  一个典型的案例是,前几年,由于国内资本市场缺乏必要的承载力,一些具有垄断资源的优质国有企业纷纷到海外上市。到2008年末,在海外上市的600余家中国企业的市值已经达到3万亿美元,其中不少都是具有垄断性资源的优质国有企业。优质国有企业到海外上市,必然导致在中国经济增长过程中获得的巨大收益被海外投资者分走。而且,由于不具备本土优势,中国最好的企业也不一定能够得到国外投资者的认可,比如,2000年中石化在纽约上市,2003年中国电信在纽约、伦敦上市,首日开盘价都跌破了发行价。

  报告建议,中国必须立足于建立自己的国际金融中心,通过发挥国际金融中心的作用,不仅可以拓展国际市场的宽度和深度,改善市场交易环境,还可以利用本国上市企业资源优势,为本国企业发展提供公平的融资平台。不仅如此,国际金融中心不仅可以为本国优质企业上市融资,而且可以吸引其他国家的优质企业来中国上市融资,让中国的投资者分享世界经济增长的成果。(董伟)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孟欣】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