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银行业高增长时代进入“拐点” 盈利模式待调整

2013年08月21日 09:50 来源:中工网 参与互动(0)



蒙钟德/CFP

              

  曾被视为“暴利”行业的银行业似乎走到了业绩的“拐点”。

  8月14日,银监会官网公布的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国商业银行净利润为7531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了900多亿元,同比增长13.83%。而在2012年上半年,这一增长数字为23.3%。

  与此同时,上半年全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达到5395亿元,比年初新增467亿元。

  对此,专家认为,在经济整体不振的当下,商业银行高增长的历史已很难再现,单纯依靠存贷利差的生存空间将越来越小,银行业盈利模式亟待转变。

  增速放缓成主基调

  8月19日,招商银行对外公布了企业中期业绩。数据显示,2013年上半年,企业实现净利润262.71亿元,同比增加28.97亿元,增幅12.39%。而招商银行2012年利润增速为25%。

  稍早前公布的兴业银行利润增速也出现明显下降,上半年实现净利润216.38亿元,同比增长26.52%,而过去三年这一银行中报净利润增速均在40%左右;华夏银行净利润增幅同样“减速”,同比增长20.14%,增幅为四年来最低。

  利润增速放缓的同时,在资产质量方面,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却持续上升。今年上半年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达到5395亿元,较一季度末增加了130亿元。

  尽管多数银行的净利润增速仍保持在两位数,打破了此前市场预期银行盈利增速会下降较快的担忧,但利润增速放缓和不良资产增加对于整个银行业来说并非个例,银行业正在“告别”高增长时代。

  据银监会统计,2005~2011年中国银行业净利润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26.8%,2011年银行业整体合计净利润占全球银行业比重近30%。

  业内专家认为,受经济环境变化、利率市场化逐步改革、银行业收费逐步清晰等因素影响,我国银行业利润增速或将继续下降,进入“个位数”时代。

  中国银行业协会8月初发布的《中国银行业发展报告(2012~2013)》指出,2013年商业银行盈利能力仍将面临诸多挑战,生息资产增势有望保持平稳,净息差将继续有所收窄,中间业务收入难现高速增长,整体景气度继续下行,预计上市银行全年净利润增速回落至8%左右。

  “银行业目前到了一个转折期。”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认为,以往的盈利高增长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此前银行盈利增速达到30%,高的甚至有40%~50%,2011年增速也超过30%,“今年中国银行业利润整体增长会落到10%~15%的水平,明年会继续降至8%~9%。”

  利率市场化压缩利润

  7月19日,人民银行宣布,自2013年7月20日起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

  在贷款利率全面放开之后,关于存款利率何时放开问题,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表示央行已经在做准备。“作为人民银行来讲,我们是做好技术和条件上的准备。这个准备就是说可以尽快实现存款利率的市场化。”

  “央行宣布从7月20日起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的消息一出,国内银行业开始变得人心惶惶。

  “失去了利差保护的银行,将接受真刀真枪考验。”业内人士指出,利率市场化改革初期必然带来银行利差缩小,这对于依赖传统存贷款业务实现扩张的中国银行业来说,必然是利润增速放缓。

  “当前正处在经济底部徘徊时期,取消贷款利率下限显然对银行利差和利润有压缩作用。”中信银行的一位负责人向记者透露,和国外银行的拼中间业务不同,国内银行业很大程度上要靠吃利差过活。“国内商业银行业务收入中,85% ~ 90%都是靠吃存贷款利差。”

  事实上,由于存款保护,国内银行可以一直享有低成本和稳定的资金来源。贷款利率下限未取消前,在资金紧张或资金需求旺盛的经济繁荣时期,银行可以通过提高贷款利率获取巨额利润;在资金宽松或资金需求不旺的经济低迷时期,贷款利率下限又保证了银行收益的稳定。

  此前,国内年期存款利率是3.25%,贷款利率是6.56%,息差超过3%,远远高于国际平均水平。这也使得国内银行业一度被视为“暴利行业”。

  “有数据表明,中国银行业利差比国外高14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罗良文教授说,由于利差是由政府强制规定的,这导致银行“躺着不动也能赚钱”,即便与烟草、石油等垄断巨头相比也毫不逊色。

  公开资料显示,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进和金融脱媒的加速,议价能力强的企业必然会得到较低的贷款利率,北京、广州等地股份制银行近期已经纷纷上调了长期存款利率。

  “所谓金融脱媒,就是指资金的供给绕开商业银行这一媒介体系,直接输送到需求方和融资者手里。”业内人士指出,存款利率太低,老百姓就不愿意把钱放在银行里。有的银行为了吸收存款放贷款付出了高成本,导致了银行利润普遍下滑,中小银行资金成本比大银行更大,利润下滑更快。

  盈利模式待调整

  种种迹象表明,利率市场化和金融脱媒的加速发展,令国内银行传统的以存贷差为主的增长模式,以“贷大、贷长、贷集中”为主的信贷资源配置方式难以为继,国内商业银行将面临阶段性的生存危机。与此同时,监管机构提出加快金融机构改革,各类型金融机构间竞争将进一步加剧,银行盈利空间也将被压缩。

  业内普遍认为,部分股份制银行盈利能力骤降还与其过往的激进增长不无关系。“股份制银行此前的高增长得益于资产规模的急剧扩张,但这种扩张受宏观经济形势与企业经营状况影响较大,由于需要增加计提贷款减值准备,势必会降低业绩增速。”

  “从实体经济发展看,随着改革红利、人口红利和世贸红利的消退,中国经济潜在增长率下降已是不争事实,实体经济投资回报率下降迟早影响银行盈利。”有金融界人士指出,银行要改变这种境遇,必须对现有的盈利模式进行调整,在做好传统业务的同时,必须拓展服务类和理财、结算、托管等轻资本型中间业务,创新金融产品和混合经营。

  有业内专家指出,目前银行业主要面临五大压力,包括经济下行中的不良资产反弹、金融脱媒进一步持续和深化、利率市场化进程加速、互联网金融和民营资本进入金融行业。

  记者调查发现,包括工行、建行、农行等大型商业银行目前都已意识到了自身在长期盈利能力上的不足,并着手开始新一轮的转型、重塑。工行已将“打造中国第一零售银行”纳入战略规划,并将大数据体系和信息化银行建设作为全行未来创新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建行则在稳固现有优势的同时,将重心逐渐转移到交易金融、资本市场与投行、私人银行这几项新兴业务上,并试图占领互联网金融的制高点;农行也在加快经营转型,大力发展零售业务,积极打造“金融超市”式的营业网点。

  此外,一些中小商业银行和城市银行则选择更加多元化的经营战略,财富管理、零售银行、中小企业金融、资金交易、社区银行等特色业务将会加快发展。

  对此,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孙立坚日前撰文指出,银行业利润增速下滑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因此一定要对症下药,改变靠传统的存贷差吃饭的问题。着力优化业务结构,拓展多元化的收入来源,提升中间业务收入应是当前银行转型战略的重要内容,但各个银行应该结合自身情况制定差异化发展目标,实现市场细分、明确定位、错位发展。

  孙立坚说,银行要在这中间控制好高风险,比如说,银行不是简单地把资金贷给企业,而是学习欧美发达国家同行,在发放贷款的同时引导企业,结合金融机构自身擅长的风险管理经验为企业提供服务,让贷出去的产品质量提升,引导资金投放,才能在中间获得更高的业务回报。

【编辑:程春雨】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