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买理财产品送保险? 馅饼其实是陷阱

2014年05月09日 09:45 来源:金陵晚报 参与互动(0)

   天上掉馅饼?其实是陷阱。市民叶女士就曾遭遇过所谓“做理财送保险”的骗局。等到理财产品到期想取钱时方才知道,美其名曰赠送的保险,其实就是自己花钱买的“理财产品”。

  叶女士2009年时本想去某银行将10万元存成1年期的定期存款。当时银行一位温姓理财经理向她推荐,有款收益远高于同期银行1年定存利息的理财产品可以购买,当时1年期定存利率为2.5%。

  据叶女士所说,温经理告诉她这款理财产品每份1万元,连存3年就可以支取,取出时可以获得5000元的利息。叶女士完全相信了理财经理的推荐,在签字时也没有仔细查看合同,就花2万元购买了2份此款产品,另外的8万元存成了1年期定存。完成购买手续后,理财经理送给叶女士50元购物卡,并表示购买此款产品的投资者还将被赠送2份保险公司的保险产品作为回馈。

  3年交完6万后,叶女士盘算理财产品持有期满,便去银行支取。到了银行后傻了眼,柜员查询后告知其账户上根本没有理财产品,只有2份保险公司的保险。

  叶女士非常纳闷,自己买的理财产品哪里去了?

  前往保险公司咨询后,对方表示,3年6万元的投入,是购买了保险公司的产品,而且持有期间为10年。要想在2013年取出,就是退保,只能按照现金价值退回5.6万元左右现金。

  回家后,叶女士的先生告诉她,自己曾经接到一个自称是保险公司工作人员的电话。当时他并不知道叶女士购买过保险,就告知该工作人员自己未曾购买过保险产品。该工作人员并未继续询问,即挂断了电话。此后,叶女士及其家人再也没有接到保险公司的任何回访电话。

  这样的保险合同具有效力吗?江苏省保险行业协会寿险负责人杨忠告诉记者,保险公司的电话回访最基本要求就是回访到本人。如果非本人接听,可以请求接电话者将电话转给投保人。而且回访电话中必须问清保监会要求的几个基本问题。如果消费者觉得保单有问题可以和保险公司协商解决。

  记者联系了保险公司相关负责人。该负责人向记者表示,他不是电话回访部门的专业人员,会在咨询相关人员后给出回复。记者将继续追踪报道。 □金陵晚报记者 马乐

【编辑:汪洁】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