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监管层细化“定向微调”促实体融资

2014年06月09日 07:08 来源:经济参考报 参与互动(0)

    在国务院疏通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血脉”的要求之下,各监管部门进一步细化和落实政策提升定向放松的“精准度”。银监会副主席王兆星日前表示,为了适当增加资金的有效供给,将对存贷比监管指标进行弹性调整,同时进一步清理资金“通道”、“过桥”问题。而据外媒最新报道,国内的一些中小型金融机构已于近期获得央行再贷款。

    业内人士表示,在目前的国内外经济环境下,定向宽松、微调的政策需要持续下去,在“定向降准”政策之外,仍需更多的政策配合来进一步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

    进展

    定向“放水”逐步细化

    6月6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召开“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新闻发布会,银监会副主席王兆星在介绍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举措与成效的同时,表示未来要加大金融对小微企业“三农”的支持,并且,大力支持首套住房需求。在对银行业的监管方面,进一步强调了定向差异化的监管政策。

    银监会合作金融机构监管部主任姜丽明指出“按照‘三农’的季节性特征,允许实行一些弹性的存贷比等政策。实施差异化的监管政策,在业务准入和机构准入、以及监管评级、标杆行评定等日常监管方面采取一些更加充分的、更能体现支农导向的差异化监管措施。

    针对小微企业融资,银监会银行监管二部主任杨丽平说“今年出了一个12条政策落实,对差异化的监管政策做进一步明确,对保证信贷的投放、信贷的存量和增量也作了严格的要求,包括提高对小微企业贷款的容忍度。”

    “从银监会的本职出发,通过差异化的监管措施,包括存贷比、单列信贷指标等,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强和改进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杨丽平进一步表示。

    实际上,今年二季度以来,随着经济下行压力增大,解决产能过剩行业的结构性问题给金融机构也带来了不良贷款上升的风险。目前,从对金融领域的监管和宏观货币政策调控看,定向微调这一方向越来越明显和细化。

    一方面,央行正在落实针对“三农”金融机构的定向降准,并通过再贷款实现“精准”投放。央行于2014年初新设信贷政策支持再贷款,包括支农再贷款和支小再贷款。2014年以来,累计下达信贷政策支持再贷款额度1000亿元,其中支农再贷款额度500亿元、支小再贷款额度500亿元。

    银监会方面也集中针对实体经济融资缓解薄弱的“三农”和小微企业对监管政策进行微调,同时,鼓励银行信贷支持首套房需求贷款。王兆星指出,“要大力支持首套住房需求,抑制投资和投机性的住房需求,另外重点大力支持国家实施的保障房的安居工程建设和棚户区改造,增加对低收入群体的住房有效供给,调整住房的供求关系。”

    “从金融宏观政策和银行监管政策方面,都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重点向国家的重点建设、基础建设、新兴产业、保障房建设以及向小微企业、‘三农’给予重点倾斜。”王兆星说。

    同时,配合信贷资源定向配置的还有银监会对存贷比监管指标的弹性调整“通过让存贷比随着资产负债结构的变化进行适当调整。”王兆星进一步表示“我们可能在考虑保持资金稳定性的情况下适当调整存贷比分子分母的结构,使商业银行更加适应当前市场的变化,适应资产负债结构多元化的变化,适当增加资金的有效供给,盘活存量。”

    给力

    监管层促降融资成本

    在过去的几年中,信贷资源和市场融资资金源源不断地流入了房地产和地方融资平台领域,同时,大量资金也通过影子银行系统流入到这些领域。在一些地方政府支持下,产能过剩行业信贷投入大,而目前,这些行业不景气带来中国经济的结构性问题,不少企业难以获得起码的投资回报,且不得不依靠大量融资来维持生存,这种矛盾正是中国经济转型的阵痛。

    王兆星坦言,“应该客观地承认,中国经济结构调整转型处于关键时期,经济下行压力仍然存在,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这也反映出我们的金融体系效率还不高,金融功能还不够充分,金融资源配置效率还需要进一步改善。”

    从去年7月份以来,中央政府对金融行业的政策指导方向之一就是“盘活存量、用好增量”,从银行的角度而言,负债资产结构则需要优化“我们通过各种窗口指导和相关政策,对增量部分进行有效运用。还有就是盘活存量,现在我们银行的资产已达到130多万亿,贷款也有70、80万亿的存量,所以搞活1%的存量,就是增加了有效供给,就会满足更多企业现实的资金需求。”王兆星说。

    接下来,监管层还将再进一步减少金融的中间环节,畅通资金流通渠道,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同时,也还需要进一步改善金融服务,加快金融创新,放松金融管制。

    “缩短融资链条,降低融资额外成本。一是清理资金‘通道’、‘过桥’问题,进一步引导同业、理财、委托贷款等业务健康发展,在这些方面都发布了相应的办法和管理规定,使银行的资金通道和过桥大大减少,使资金供需双方能够直接见面,从而使融资成本降低。”银监会监管一部主任肖远企说“另外一方面,要求银行进一步提高信贷审批效率,简化信贷审批手续,减少贷款额外成本。要求银行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大力发展信用贷款、无抵押的消费贷款以及信用卡透支等纯信用贷款,降低对抵押担保、第三方评估的依赖,这样也可以减少整个社会信贷成本。”

    杨丽平表示,“今年我们还会积极地推广一些好的做法和经验。比如,关于过桥贷款,从融资贵、融资难的角度出发,我们也会考虑改变过去传统的先还后贷的做法,如果银行认为企业符合条件,到期以后不用还本金,还款到期之前提前介入,对这家企业进行评估后,符合条件的可以直接续贷。这样就解决了在这个过程中有可能中间要有一个过桥,垫高融资成本的问题。”

    预判

    定向宽松仍需加码

    国务院5月30日常务会议强调,要对符合结构调整、满足市场需求的实体经济贷款达一定比例的银行适当降低准备金率,同时扩大支持小微企业的再贷款和专项金融债规模。目前,各监管部门正在细化和落实这些政策。

    不过,最近外围市场环境的变化也使得市场人士担忧国内的定向宽松货币政策是否有所改变。欧洲央行日前宣布了包括降息以及向银行业提供4000亿欧元长期流动性的一揽子举措,以提振欧元区经济,避免通缩,其中欧央行将隔夜存款利率下调至-0.1%。业内人士表示,虽然欧洲央行货币政策宽松有可能推升外部资金流入中国,但是货币政策进一步宽松的必要性仍在,而更多意在降低融资成本的定向宽松政策也需要进一步推出。

    招商证券研发中心宏观研究主管谢亚轩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过去传统的逻辑上说,欧洲央行加大货币宽松力度意味着新兴市场将面临资金流入的压力,资金的流入将推动外汇占款回升。但是,这种逻辑可能并不适用于目前中国的情况“可以看到,当前央行推动人民币汇率市场化的决心很大,即进一步退出市场干预,让市场更多地决定汇率,因此,过去央行为了维持人民币汇率稳定而大量买入外汇、从而被动投放基础货币的操作将逐渐减少,这一前提下,我们可能将看到的情况是,外汇占款不会伴随资金流入的增加而走高。”他表示,从这一角度看,国内仍然需要解决基础货币的问题,货币政策仍需要一定程度放松。

    谢亚轩表示,虽然央行“定向降准”的效果需要观察,但是目前看来,“定向降准”要比“普遍降准”更好。现在问题的核心不是银行体系缺乏资金,而是货币政策传导效果不佳。“普遍降准”的方法造成的后果可能是资金到达不了实体经济,还释放了全面宽松的信号。

    不少业内人士估算了“定向降准”将释放的资金规模,但是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北京金融衍生品研究院首席宏观研究员赵庆明表示,“定向降准”未来的效果未必如政策预想的那样好,很多金融机构面临的问题不是“手中有项目但缺钱”,而是有效性的信贷需求不足。因此,他建议,一方面,监管层在“定向降准”的同时为符合政策的小微企业贷款提供财政贴息,降低小微企业贷款利率;另一方面,强化担保机制,解决银行因担忧贷款风险而不敢贷的问题“市场化的担保机制可能会将资金成本进一步推高,因此还是需要创新,引入一些政府的资金来发展担保机制。”赵庆明说。

【编辑:陈鸿燕】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