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张志刚:互联网金融能推动利率市场化和政策创新

2014年06月09日 13:19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0)

  近年来,大家都对中国资本市场和证券行业的未来发展特别关切,创新大会也召开了3次,各种各样的思路和策略也不断涌现,作为一家券商的负责人,我也对这个问题进行了一些思考,与大家一同分享。

  中国资本市场建设向西方发达资本市场学习,学什么,怎么学,还需要审慎考虑。最近几年,我们在创新发展方面做了许多的探索、尝试和努力。我们也总会把现在的中国资本市场与美国80年代的资本市场或其他发达国家资本市场的某一阶段作对比。但中国有中国的特殊情况,我们有一个足够庞大的经济体,但我们的产品,我们金融市场是否跟上了国际脚步,这还是个问题。从历史来看,资本市场、证券行业的发展与本国经济体的壮大息息相关,国际主导货币在哪里,世界金融中心就在哪里,哪个国家就可能出现世界一流券商。美元如果不是世界货币,那么美国也不可能产生像高盛、摩根斯坦利等世界一流投行。目前人民币国际化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条件,但还没有达到我们打造世界一流投行所需要的程度。

  还有一个现象,整个东方的所有国家中,除了发展模式与西方投行迥然不同的野村证券外,几乎没有一流的投行出现。这是否有东方人的文化内涵和思维模式不适应西方投行的原因在里面,也值得我们思考。比如我们在提出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时,就要考虑到东方人对于把自己的财产交给他人打理的抵触情绪。总体而言,从目前来看,中国资本市场和和证券行业的发展方向还有待进一步梳理和勾画。

  中国的资本市场依然处在一个“青春期”。我们的资本市场,如果从总量上来看,可以说在世界上举足轻重。但衡量一个资本市场发展是否成熟,不能只看总量。中国资本市场的各项功能还很不平衡,尽管我们有百万亿级的容量,但可以购买的产品显得相对太少。从法律环境看,中国资本市场的法律、法规还存在不系统、不协调、不完善的问题。譬如证券公司与客户间的法律关系问题;《证券法》对银行间债券市场的适用性问题;不同法律之间的协调问题。没有一个国家在建立完整的证券法律体系前就能出现杰出的投行。从金融体系结构看,市场被分割成许多板块,各个板块间不能有效连通,一个分割状态的市场当然也不会是一个有效的市场。至于互联网金融,我认为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是一个伪命题,因为互联网只是手段,并没有改变市场主体间的任何法律关系,无法从根本上影响金融业的发展方向,但却能够推动利率市场化和创新政策进程。

  关于未来的资本市场发展潜力和方向,从证券行业来说,我认为有三个:一是存量资产的证券化趋势不可阻挡,调结构的目标也只能用金融手段而非实体手段来完成。二是债券市场将在有条件的前提下迎来高速发展,这些前提中最重要的就是整个金融行业信用的大幅提升。三是现金管理产品在利率市场化完成之前,还有着很广阔的空间。

  中国的金融风险已经积累到了一个相当的程度。目前,我们有大量的金融产品无法交易,这导致风险无法通过有效换手来缓解。中国的票据市场、存单市场、高额保单市场等还很不发达。我们希望能够推动券商间的场外市场交易快速发展,仅仅只依靠沪、深交易所,我们的多层次资本市场就缺少根基。

  最后说几点建议。一是要继续加强顶层设计,这句话说得很多,但做起来很难,因此还要继续说。二是要花大力气加强底层或基础建设,夯实我们的市场基础,这就包括资本市场发展所需要的各种法律法规,也包括股权交易市场等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基石”。三是让证券公司真正成为市场主体,希望监管部门给证券公司一个清晰的政策预期、一个创新发展的框架,让证券公司以服务客户、满足客户需求为原则完善创新发展的具体内容。

  我们都是资本市场的直接或间接参与者,经营好这个市场,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份责任。我希望大家能够一起思考,一起行动,一起分享市场和行业成长的带来的收获。(作者为信达证券董事长 张志刚)

【编辑:曾会生】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