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大资管时代”信托是否应服务非高净值客户

2014年09月26日 08:18 来源:证券日报 参与互动(0)

  夏 青

  “通道”时代已经渐渐式微,财富管理成为信托公司的发展方向。到目前为止,信托一直是以高净值客户为目标开展业务,今后是将继续延续这个路线,还是需要分一部分精力给普通客户?

  对此,格上理财近期的一份研究报告可以作为参考。

  报告中称,我国高净值人士一般指中国内地个人持有可投资资产超过600万人民币的人士,他们的年龄多在40-50岁之间,大多是企业主或高级主管,他们对财富的要求是保值和增值。在金融投资机构眼中,他们叫“高净值人士”,在普通百姓看来,他们是“中国内地的富人”。

  根据招商银行与贝恩公司联合发布的《2013中国私人财富报告》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可投资资产1千万人民币以上的中国高净值人士数量超过70万人,与2010年相比,增加了约20万人;人均持有可投资资产约3100万人民币,共持有可投资资产22万亿人民币,相比于2008年的个人可投资资产规模已翻番。

  格上理财研究员欧阳岚表示,随着多年投资经验的累积,高净值人士的风险意识增强,同时部分高净值人士已经进入事业稳定期,更加看重的是财富的保值增值,以更好的保障自己和家人今后的生活。因而信托、基金公司专户理财和债券等固收类产品因期限固定、收益率高、监管透明,资金安全等特点,成为高净值人士的投资重点品类。信托及基金公司专户理财产品投资门槛均跨过了100万元,且年化收益率高达8%-15%,受到众多高净值人士的追捧。

  其中,家族信托作为对家族财富进行长期规划和风险隔离的重要金融工具,已受到较多高净值人士的关注。报告显示,从高净值人士产品需求角度看,家族信托位于首位,提及率接近40%。在超高净值人群中,家族信托的需求更加旺盛,提及率超过50%,并且有超过15%的受访超高净值人士已经开始尝试接触家族信托。不过,相较于国外成熟的税收、监管制度,我国家族信托在制度完善之路上仍在探索。一是国内信托财产登记、转移等配套制度尚不完善,二是国内高净值人士对财富传承引入第三方机构还存在争议,三是我国遗产税迟迟尚未立法,税收结构不够完善等因素均给家族信托的发展带来障碍。

  但是目前,在高净值人群中,信托并不是首选理财方式。阳光私募、私募股权、期货等成为高净值人士投资理财的备选产品,有助于投资者获得更加分散化的资产配置及更高的收益。

  因此,信托也需要将视野放开至普通客户。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报告,倾向于更多投资的客户占比在30%-40%之间,力压倾向于更多消费的客户。相比于2012年的数据,整体处于上扬的趋势,特别在今年一季度,倾向于更多投资的客户几乎赶超倾向于更多储蓄的客户。十年前的2004年,仅为10%左右,在2006年更是下降到了10%以下。这表明十年间我国居民投资理财意识的觉醒和理财市场空间的巨大。从去年年底以来,收益率流动性兼具的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受到热捧更是证明了这一点。

  不过,目前个人普通投资者的理财青睐固定收益的银行理财产品,因为其收益率相对高、期限固定、流动性好、安全可靠。

  格上理财统计,2013年银行理财产品发行量为45234款,而2012年仅为32406款,增长了近四成;2013年银行理财产品规模为56.43万亿元,同比2012年增长了八成。其中,1-3月的短期产品是2013年扩军的主力。

  而实际上,不少银行理财产品对接的是信托计划,用一句形象的比喻就是“批发”与“零售”的关系。目前,我国资产管理行业仍处于发展初期,客户导向的趋势并不明显,对于个人普通客户,应建立差异化的投资理财产品市场,而信托业可以依靠自身的优势分享这一块市场。

【编辑:陈鸿燕】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