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发行资本补充债获批 保险公司打通“补血”新通道

2015年01月23日 09:57 来源:金融时报  参与互动()

  保险公司资本补充渠道再获拓宽。1月21日,人民银行、保监会发布《保险公司发行资本补充债券有关事宜》的公告,明确保险公司(或集团)发行资本补充债券的具体要求。去年11月,保监会提出保险公司资本补充途径将扩充,预期包括普通股、优先股、债务性资本工具、保单责任证券化产品等多种途径,如今,新型债权融资工具得以落地。

  发行资本补充债获批 助险企缓解资本压力

  公告明确,资本补充债券是保险公司发行的用于补充资本,发行期限在五年以上(含五年),清偿顺序列于保单责任和其他普通负债之后,先于保险公司的股权资本的债券。

  随着市场竞争的愈加激烈和投资放开,保险公司对资本金需求越来越大。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在160家保险公司中,2014年共有52家通过股东直接增资1190亿元,而上一年增资仅为500亿元。

  由于保险行业的特殊性质决定,保费收入在计入保险公司资产时更多被看作是一种“负债”,伴随着保费收入的不断提升,保险公司对资本金的匹配度必须相应提升,否则无法满足监管规定的偿付能力需求,不达标的保险公司将直接面临被暂停业务的危险。

  一位保险专家指出:“目前,险企增资渠道有限,主要是通过老股东增资、引入新股东、发债增资,上市公司可以通过资本市场融资。”显然,这些有限的渠道为保险公司提供的资金也越来越有限,尤其是有些盈利能力弱的险企,巨额增资让股东承载压力过大。

  与此同时,对于保险公司而言,“偿二代”的迫近,使不少保险公司已陆续开启“增资模式”。“偿二代”是中国第二代偿付能力监管制度体系,1月17日,保监会发布了“偿二代”主干技术标准共17项监管规则经保监会主席办公会审议通过,将于近期发布。多家券商研究报告均认为,“偿二代”对于大中小保险公司偿付能力充足率的影响或有差异,大公司较为受益,偿付能力充足率或有提升;中小险企受到承保业务和资产风险的影响,偿付能力压力较大。资本补充债券的推出有助于缓解中小险企的资本压力,帮助“偿二代”平稳过渡。

  门槛设定低 大公司资本补充更高效

  无论是从监管要求还是从保险公司自身的业务需要,都迫使保险公司需要寻找到一条补血新通道。而此次保险公司发行资本补充债券获批,有利于保险公司补充资本金。从具体要求来看,也确实以较低的要求使更多的保险公司达到这一门槛。

  公告称,保险公司申请公开发行资本补充债券,应当具备以下条件:具有良好的公司治理机制;连续经营超过三年;上年末未经审计和最近一季度财务报告中;偿付能力充足率不低于100%;最近三年没有重大违法、违规行为;人民银行和保监会要求的其他条件。

  不久前,保监会副主席周延礼公开表示,目前保险公司偿付能力基本全部达标,其中,95%的保险公司偿付能力超过150%。一位保险专家表示,正因为保险公司资本金不足才会有发行资本补充债券的需求,因而偿付能力充足率的指标确定为100%,门槛未定得过高。结合“净资产不低于人民币10亿元”、“连续经营超过三年”这两个硬性条件,记者根据2013年年报粗略统计后发现,约有60余家保险公司符合发债条件,A股4家上市公司均大幅超过基准条件。

  活跃投资者松绑 完善银行间市场体系

  当然,允许保险公司发行资本补充债券,不仅仅有利于保险公司补充资本金,作为银行间市场活跃的投资者,保险公司资本补充债券的发行,也有利于银行间市场体系的更加完善,对丰富金融市场主体、完善金融市场体系都具有重要意义。

  公告要求,在涉及该类债券的认购与流通过程中,保险集团(控股)公司与其子公司之间不得相互认购资本补充债券;同一保险集团(控股)公司的子公司之间不得相互认购资本补充债券。

  而保险公司持有其他保险公司的资本补充债券和符合中国保监会要求的次级定期债务余额不得超过本公司净资产的20%,并按保监会的有关规定计提最低资本。并且,保险公司发行的资本补充债券及符合中国保监会要求的次级定期债务之和不得超过净资产的100%。

  据记者了解,下一步,人民银行和保监会将根据公告要求,积极推进保险公司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资本补充债券,同时,加强对保险公司融资行为监管,强化信息披露要求,切实维护投资者权益。

【编辑:于恋洋】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