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注册制落地 信贷资产证券化或提速

2015年04月08日 09:04 来源:金融时报  参与互动()

  继去年银监会推出资产证券化备案制之后,监管层推动资产证券化加快发展又一利好政策出台。

  4月3日,央行宣布信贷资产证券化实行注册制。这意味着,以后银行等金融机构发行信贷资产支持证券将告别央行和银监会的“逐笔双审批制”,改为“银监会备案”和“央行注册”的审核架构。

  监管进一步放开

  央行4月3日的公告规定了参与者如何获得注册资格,同时在交易场所选择、做市安排、发行时间节奏和信用评级等方面作出了调整。

  改为注册制后,已经取得监管部门相关业务资格、发行过信贷资产支持证券且能够按规定披露信息的受托机构和发起机构可以向央行申请注册,并在注册有效期内自主分期发行信贷资产支持证券。

  分析表明,之后银行发行信贷资产支持证券的流程是,先从银监会取得发行资格,然后在央行注册额度,且在注册有效期中,可在总额度内自主择期发行产品,以提高发起机构选择发行窗口的自主性。

  华泰证券分析师罗毅认为,注册制给予市场参与者更多自主选择权,意味着监管大幅放松。

  此前资产证券化产品的申报和审批都比较复杂,监管上也比较严格,被认为是制约其规模扩大的因素之一。在监管层的不断推动下,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自2014年下半年开始进入爆发式增长,特别是银监会去年推出备案制起到了重要作用。

  某商业银行投行部人士告诉记者,注册制实施后,会提高金融机构发行信贷资产支持证券的便捷性和灵活性。

  “在实行审批制时,产品从项目实施到发行往往要历经数月,有的长达5个多月甚至更久。先是银监会的资格审批,所需的审批时间前后长达几个月,央行的审核要快一些,一般会在5个工作日之内决定是否受理,20个工作日内核准。去年备案制落地后,发行效率已经提高了很多。”上述人士表示。

  业务空间巨大

  除了审批时间长,此前银行的资产出表途径丰富和成本低廉也是资产证券化规模难以扩大的重要原因。

  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表示,过去一段时间,具有中国特色的“类资产证券化”创新一直暗流涌动。其主要目的,在于实现银行信贷资产出表或隐匿,以绕开贷款规模限制或降低监管资本要求。

  2013年以来,随着监管层对“非标理财”、“同业业务”等出表通道的全面清理和整顿,作为银行资产出表的“正门”,资产证券化的常规化发展得到监管部门的大力推动。

  去年,监管部门调低了信贷资产证券化自留部分的风险权重并改为备案制,且不再打开产品“资产包”对基础资产等进行审查后,信贷资产证券化明显提速。按照监管层的思路,此次通过注册制的实施,将提升发行效率和透明度,再度激发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发展潜力。

  信贷资产证券化的核心是将流动性差的贷款转化为流动性好的标准资产,同时对信用风险重新划分,实现发起机构的风险缓释。在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后,银行不良双升压力不减,部分银行存贷比、资本充足率等指标都逼近监管红线。业内一致认为,银行有足够的需求发行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

  日前公布的上市大型银行2014年年报显示,五大行去年新增不良贷款共1318.34亿元,不良率均突破1.1%,关注类贷款也明显上升。

  “资产证券化还可以降低银行体系所面对的流动性压力和资本补充压力。”曾刚表示,可以在政策上实现疏堵结合的效果,既确保了银行的合理创新,又能减少“影子银行”的滋生。

  而伴随着发行交易市场配套制度的完善,未来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空间巨大,2015年或延续去年的快速增长态势。不少分析机构预计,2015年信贷资产证券化发行规模可达5000亿元。不过罗毅表示,近期一系列调研发现,银行开展资产证券化业务有充分动力,此前预期5000亿元规模可能稍显不足。

  市场供需或约束进一步发展

  去年以来,信贷资产证券化得到了迅猛发展。中债资信的数据显示,以成功招标为统计口径,2014年共有66单信贷资产证券化项目发行,发行总额达到2819.81亿元,超过了2005年至2013年全部发行额的总和。发行机构方面,除政策性银行、大型银行、股份制银行、汽车金融公司、资产管理公司等资产证券化“常客”以外,城商行、农商行、金融租赁公司也成为资产证券化的生力军。同时,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基础资产范围也不断扩大,涵盖了公司贷款债权、个人住房抵押贷款债权、个人汽车消费贷款债权以及小额消费类贷款债权和融资租赁债权等。

  不过,在业内专家看来,信贷资产证券化要迎来发展的“黄金时期”还有很多困难待解。

  中金公司分析认为,随着注册制的推行,产品面临的审核约束大大弱化,未来市场需求的约束将逐步成为主导。也就是说,未来信贷资产证券化发展的主要桎梏不再是审批,而是市场供需。

  中金公司称,对于投资者而言,目前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估值难度大、成交不活跃且难通过质押回购融资等。

  曾刚认为,从试点经验看,监管部门对基础资产过于严格的限制,导致银行参与动力不足,而且,在利率市场化改革加速推进的背景下,优质资产的较低收益率对潜在投资人的吸引力似乎也不够。

  海通证券认为,从供给端看,在利率下行趋势下,银行的优质资产将日渐稀缺,将存量优质资产拿出来进行证券化的动力不足。此外,在非银同存纳入存款和优先股密集发行后,银行通过资产证券化缓解存贷比和资本压力的动力有所降温。从需求端来看,信贷资产支持证券产品优先档的收益率普遍集中在4.5%至6%,票息上的吸引力有限,将对其需求形成压制。

  同时,流动性不足也是制约信贷资产证券化发展的另一个主要问题。由于其产品主要在银行间市场发行,机构普遍以持有到期为主,且较难开展质押回购融资,这进一步降低了其流动性。实际上,从转移风险和增加流动性的角度来看,由于银行间市场转让出去的信贷资产绝大部分仍停留在银行体系内,并没有起到化解系统性风险的作用。

【编辑:于恋洋】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