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提高服务实体经济效率 银行业应如何发力?

2015年11月07日 13:41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 

  金融是经济的血液,金融对实体经济的“供血”能力和效率是影响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加快金融体制改革,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面对新常态下经营环境的深刻变化,提高服务实体经济效率,银行业应该如何发力?

  在薄弱环节上下功夫

  “当前我国资金供给总体比较充裕,但不少企业仍在喊融资难、融资贵,这与经济下行期,商业银行风险偏好下降有关,同时也反映出我国金融供给结构失衡,资金难以流到小微企业、三农等薄弱环节。”社科院金融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表示。

  金融之水向实体经济传导不畅,靠大水漫灌无济于事,必须依靠结构性改革破解。“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构建多层次、广覆盖、有差异的银行机构体系,扩大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发展普惠金融,着力加强对中小微企业、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的金融服务。

  除了资金的可获得性,还有资金成本的问题。经过几次降息,截至6月末,我国非金融企业及其他部门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6.46%,比年初下降0.46个百分点。但仍有企业感叹融资成本没有明显降低。

  “中小企业融资成本不仅来自于贷款利率。”北京蓝洁士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吴昊告诉记者,“比如在房产抵押时,房产部门指定一家评估机构,银行业也指定一家评估机构,企业迫不得已花两次评估的钱。”

  银监会政策研究局副局长廖媛媛表示,“十三五”期间,银监会将通过加强存贷款定价管理、清理收费项目、缩短融资链条、提高贷款审批和发放效率等措施,进一步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着力解决“融资贵”问题。

  在重点领域上拓空间

  今年光大银行推出“绿色信贷风险评价体系”,扩大绿色信贷达标客户的标准,引导信贷资源更多投放在节能、环保、新能源等领域。银行信贷投向的调整,是新形势下银行服务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现实需要。

  “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拓展产业发展空间,支持节能环保、生物科技、信息技术、智能制造、高端装备、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发展,支持传统产业优化升级。

  银监会表示,要督促银行业金融机构围绕支持重点领域下功夫,基于“中国制造2025”、“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支持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不断提高绿色信贷服务水平。

  信贷结构的优化,是经济结构调整的助推器。建设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黄志凌认为,银行业需进一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盘活沉淀在僵尸企业、困顿于低效领域的信贷资源,投向具有发展潜力的真实高效的实体企业中。

  在产品服务上求创新

  创新是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有力工具。当前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不高,一大掣肘就是创新不足,产品和服务同质化严重。我国经济正处于新旧动能的转换期,银行业金融机构要顺应形势,积极开发符合创新需求的金融服务。

  银监会表示,银行业要创新金融配套服务等体制机制,注重各类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的科学集成,积极探索“投贷联动”等新模式,动态满足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特色金融需求,助推发展动力转换。

  “金融机构要转变经营理念,不能只看到短期财务利润,要把中长期的发展与国家的战略规划结合起来,为企业提供综合化、特色化、差异化的金融服务。”曾刚表示。

  市场主体的创新,离不开相关配套政策的支持。专家表示,要发挥国家引导基金、政府融资担保体系等作用,降低风险,减少金融机构创新的后顾之忧。

  在健全监管中防风险

  防风险,是金融永远的命题。数据显示,截至9月末,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资产总额达192.7万亿元,比2010年末翻一倍。但随着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达1.59%,呈持续攀升态势。

  廖媛媛表示,银监会对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情况有预判,有准备。她表示,“十三五”期间,要更加注重金融安全,包括持续提升银行业金融机构对信用市场、流动性操作风险等方面的识别应对能力,加强全面风险管理能力,不断提升银行业系统性风险监管有效性。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持续推进、新兴金融业态迅猛兴起,我国金融体系发生了深刻变化,对现行监管架构形成了挑战。

  “要加强监管部门机构和职能部门间的协调,促进监管协同和信息共享,统一把握监管的标准和尺度,着力解决跨领域、跨行业、跨市场、跨区域风险监管的问题。”廖媛媛表示。(记者李延霞、吴雨)

【编辑:马榕】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