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季末紧张渐消 4月“钱景”并非无忧

2016年04月06日 10:33 来源:中国证券报 参与互动 

  □本报记者 张勤峰

  5日,银行间市场资金面延续跨季后的转暖态势,大行资金供给充裕,银行类机构拆借容易,央行也顺势减少了逆回购操作规模,当日公开市场操作实现中性对冲。市场人士指出,季末扰动消退,大行出资意愿回升,5日进行的例行法定准备金缴款也未产生太大影响,短期资金面正逐步恢复宽松常态。不过,在超储不高的背景下,月内企业缴税与大量MLF到期仍使得流动性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跨季后资金面转暖

  5日,资金面继续呈现月初以来的宽松局面,银行间主要回购利率走跌。昨日银行间质押式回购市场上,隔夜回购利率加权值报2.00%,微跌0.5bp;7天期品种跌1.8bp至2.42%;中等期限的14天与21天期品种跌幅大,加权值分别报2.93%、2.89%,分别下行37.5bp和29.6bp。交易员称,跨季后大行融出资金意愿回升,隔夜等短期资金供给明显增多,银行类机构之间拆借容易,资金面整体呈现宽松态势。

  值得一提的是,昨日是例行法定存款准备金缴款日,因季末存款规律性增多,导致缴准基数扩大,跨季后的首个缴准日银行机构往往面临着较大规模的存准补缴。“由于大行资金供给充足,昨日的例行存准缴款几乎未造成影响,足见跨季后整体资金面回暖的态势。”一位交易员如是表示。

  昨日,央行调减了逆回购操作的规模,当日央行开展了60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交易量较前次的1400亿元减少了800亿元,因恰好有600亿元逆回购到期,因此当日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实现中性对冲。交易员认为,月初资金面趋松,有借款需求机构在市场上即可筹到资金,央行调减逆回购交易量也是顺势而为。

  但也有交易员称,昨日回购市场上质押信用债融资仍需在加权利率基础上加点,对于以质押信用债为主的券商等非银机构而言,短期流动性的充裕还没有达到“阳光普照”的程度。

  月内有两大不利因素

  3月最后一周货币市场流动性再现短期紧张情况,主要由季末金融监管考核引起,今年央行首次引入“宏观审慎评估体系”(MPA),导致国有大行更显惜借,特别是收紧了对非银行机构的拆借,更加剧了短期流动性的紧张程度。季末考核毕竟是时点性影响因素,跨季后,大行出资意愿回升,考核造成的短期扰动消退,资金面逐步恢复常态在预料之中。不过,有市场人士提醒,对4月份“钱景”仍不可过于乐观。

  其一,季度首月往往要面对大量财税清缴造成的短期流动性波动。4月份是二季度首月,因企业上缴上一季度所得税款等,当月财政存款一般净增加较多,对银行体系流动性相应将产生回笼的效果。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和2014年的4月份新增财政存款均超过5000亿元。从往年情况看,4月份企业缴税主要影响当月中旬的流动性状况。

  其二,4月中有大量中期借贷便利(MLF)到期。据公开数据显示,4月19日、21日相继将有3280亿元、1175亿元的3个月期MLF到期。而路透的数据则称,4月中旬左右到期的MLF将超过5500亿元。面对大规模的MLF到期,央行如何操作,对中短期资金面都可能产生较大的影响。

  市场人士指出,企业缴税和MLF到期对4月份资金面有客观不利影响,增添了中短期资金面的不确定性。虽然央行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对冲,保持流动性在合理充裕状况仍是大概率事件,但在金融机构超储率并不高的情况下,需要警惕流动性短期波动加大的风险。

【编辑:左盛丹】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