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上涨 专家:与货币政策有关

2017年06月06日 10:00 来源:央广网 参与互动 

  央广网北京6月6日消息(记者张明浩)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近段时间,不少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纷纷上涨,各银行之间打响“理财收益战”,最高收益率超过6%,短期产品收益增速加快。不仅如此,大中型银行的大额存单利率上浮达40%,与央行指导上浮“红线”45%已经十分接近,银行资金大战持续白热化。那么,银行业为何会在此时密集打响年中理财战呢?

  理财产品特点:收益率较高 募集期较短

  今年第二季度以来,多家银行的理财产品收益率不断上升,端午假期前后更是出现不少“假日特供产品”,收益率持续走高。不过和常规理财产品不同,这些特供理财产品大多是银行自己发售,收益率较高,募集期较短。上海某银行理财经理陈女士介绍,“我们(这款产品)理财募集期是7天,对于这种特供理财产品来讲,募集期会短一些,是基于它资金总体的考量。”

  此外,近段时间以来,银行对于资金的渴求还体现在存款利率上。一些股份制银行一年期存款利率多为1.95%,相较央行基准利率上浮了30%;一些城商行甚至给出了35%的上浮;部分银行还通过大额存单“揽客”,一年期利率可上浮超过40%。北京某银行理财经理刘女士透露,大额存单是在定期的基础上上浮40%,他们有个“安享赢”类似于大额存单的定期存款,利率最高可以上浮40%。

  各家银行上调定期存款利率 快速吸纳资金

  自从2015年10月24日降息以来,各大银行的存款利率进行了调整,定期存款利率已经跑不过CPI,因此为了吸引储户尤其是力求稳健的中老年客户,各家银行尤其是中小银行都上调了定期存款利率。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认为,近期流动性可能偏紧一些,监管包括各方面的政策对于流动性的增长、市场上资金的供给来说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在这种情况下,市场利率出现走高是很正常的一个变动。

  业内分析原因:

  应对MPA半年

  国家提出稳妥的货币政策

  不难看出,银行利率上浮、理财收益增加,都是为了快速吸纳资金。业内分析,这样的局面和各银行面临的第二季度MPA大考也就是“央行宏观审慎评估体系”调控的要求有关。毕竟,距离大考还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各家银行已经为此提前腾挪和准备。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副院长朱宁分析,每个银行都有存款、贷款比例的指标,同时还有准备金的要求,这两种要求都是为了保证银行自身的权益或者免受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波及。从这一点来讲,如果我们使用了一些表外业务或者广义信贷的业务,但是它没有相应的准备,在宏观层面不加强监管的情况下,可能会导致宏观的金融风险。

  南京审计大学金融学院副院长刘骅也指出,银行在理财收益率上这么拼当然不仅仅是为了应对MPA半年考,还与近期国家的货币政策要求息息相关。现在国家楼市限购,这些热钱到哪里去呢?国家意识到这个问题以后,及时提出了稳妥的货币政策,当然这个单独的货币政策仅仅是第一步,后面可能还会有相应的财政政策的出台来配合这次的货币政策。

  在这样的背景下,此前银监会密集发布监管新规清理金融杠杆,央行也有意抬高市场利率倒逼银行去杠杆。在货币政策和行业监管的同时挤压之下,银行资金十分吃紧,此前拼命加杠杆的中小银行现在甚至处于“无米下锅”的尴尬境地。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副院长朱宁认为,对于表外理财业务的清理是要求央行进一步地贯彻和实施对某些具体行业的政策或者行业贷款指令的要求。短期之内的影响可能并不会很明显,但是必须要看到,我们的资产质量已经出现了一定的下滑,在这个大环境下,收紧的趋势可能会导致某些中小型银行面临更大的成本压力。

  展望:资金偏紧态势不变 短期银行仍要大力揽储

  专家指出,在金融领域持续控风险、去杠杆的背景下,短期内货币政策将保持中性偏紧的态势不会发生太大变化。同时,为引导资金脱虚向实,对于金融机构过去一些表外业务的进一步规范和监管加强也是未来的发展趋势,总体市场流动性可能短中期内都处于小幅收紧的局面。也就是说,未来一段时间内,银行对咱们手里的钱仍然会是“望眼欲穿”。

【编辑:姜贞宇】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