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法治新闻

网帖曝江苏海门审计局超标接待 局长向公众致歉

2011年01月07日 13:22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漫画。西安晚报发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近日,网上被曝光的江苏省海门市审计局超标准、超规格接待四川省绵竹市审计局考察团一事,引起网民及社会上广泛关注。审计署官方网站刊登消息称,审计署负责人已就江苏省海门市审计局“接待门”事件作出批示,要求江苏省审计机关积极配合当地党委政府迅速展开调查,严格依法作出处理。

  新华社“中国网事”记者6日前往海门市,对此事进行调查。

  网帖曝出海门审计局“接待门”事件

  2010年12月27日,一知名网站论坛出现一篇题为《兄弟,随便花,哥出钱!曝光海门市接待四川绵竹市官员消费与场所名单》的帖子。帖子称,海门市审计局在一次公务接待中,一共两天两夜的行程,该局竟然出动了24名公务人员陪同对方15名来客,工作交流不到4小时,其余时间都是陪对方吃、喝、玩、乐、观,双方吃好,喝好,看好,玩好,拿好,消费不下十万元!显摆的是某某市审计局的实力,消费的是老百姓的血汗钱。

  此帖一出,立即引来众多网民“围观”和评论,网民对此表示十分气愤。凤凰网网友“大善若标”说:“审计都有经济问题,还怎么审计别人?我们还有净土吗?不让人民监督?国家还有什么希望?”

  网民还要求对此进行严查。腾讯网友“低头微笑”说:“望海门市政府严查,杜绝各部门同样的问题,用好老百姓的血汗钱”。

  局长:向公众致歉,接受批评监督

  针对网民的种种质疑,海门市审计局局长施平在接受新华社“中国网事”记者采访时表示,这次接待确实存在超标准、超规格的问题,要通过媒体向网民和社会公众表示道歉。

  “我对这次事件非常抱歉,很对不起大家,包括网民。原本是想表达对灾区同行的热情,没想到过头了,弄巧成拙。如网友所说,我们这样花纳税人的钱不如进行援建,我们真心接受批评,欢迎社会各界对我们审计机关进行监督。”施平说,“我们不仅要从制度上进行强化,更要从灵魂深处进行检讨!审计要做到正人先正己!”

  据施平介绍,2010年12月21日至22日,四川绵竹审计局一行15人来海门交流学习。除欢迎晚宴是21人陪餐外,其他交流活动均是几个局领导和办公室负责人陪同。至于到KTV唱歌的1000余元花费,施平表示他已经自掏腰包支付了这笔款项。

  对于网上曝光的接待花费总额达10万元的质疑,负责调查此事的海门市纪委副书记、市监察局局长俞志平说,经纪检监察部门调查,包括租车费、住宿费和餐费在内,海门市审计局此次接待一共花费公款27628元。其中,租用大巴3天共2100元,住宿在四星级酒店,8个标间共计7417元,四顿正餐餐费合计18111元。“这确实超过了海门市2005年制定的有关接待标准,尤其是餐费。”俞志平说:“我们已经对负有领导责任的市审计局局长施平进行了诫勉谈话,他也写了检讨。”

  公款超标接待亟待遏制

  此事引起江苏省审计厅高度重视,并已派人到海门了解事情经过。江苏省审计厅副厅长金海江表示,将严格落实审计署负责人的批示精神,严肃审计纪律,倡导节俭精神。

  为杜绝此类事件再次发生,海门市委市政府专门开会并发文,要求全市党政机关以此为戒,强化接待纪律,严禁铺张浪费,对超标准接待进行严肃查处。

  海门审计局“接待门”事件也暴露出一些政府机关公款接待存在的陋习。专家指出,此次事件虽然出在海门,但也给全国敲响了警钟。现在一些地区和部门不同程度存在超标准接待、超规格接待、突击花钱等乱象,亟待整治。

  江苏省委党校教授冯治说,现在公款接待的浪费太多,一些干部创造条件享受,大肆用公款吃喝,互相攀比,花公款拉关系,这种情况甚至已经由“潜规则”变成了普遍现象。这其实是浪费纳税人的钱,这些钱拿去建一个学校、图书馆,该有多好?

  “这反映了行政支出太大,对此,中央文件早就明确了,现在是不落实不执行,应当加强监督检查,从源头上加以解决,减少行政开支,防止突击花钱。”冯治说。

  就“谁来审计审计机关”的问题,网民认为应当加强外部监督和外部审计,同时加强机关作风建设,“审计机关吃一堑,其他部门要长一智”。

  据新华社“中国网事”记者了解,江苏省审计厅和海门市有关部门对此事的调查处理仍在进行中。(“中国网事”记者王骏勇、孙彬)

参与互动(0)
【编辑:刘羡】
    ----- 法治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