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法治新闻

苏州公安局长谈开设“局长信箱” 回应作秀质疑

2011年05月02日 13:42 来源:新华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2008年5月您到任苏州,7月1日在公安内网开设‘局长信箱’,至今已给民警回信1万多封,累计点击超过3000万次,很多人将信将疑。您在市政府还分管6项工作,900多天,平均每天回信10多封,哪来的时间?是否秘书代劳?是否‘已阅’敷衍?是否哗众取宠、有作秀之嫌?”——4月24日,本报记者与苏州市副市长、公安局局长张跃进一见面,就亮出社会上对他的质疑。

  “我同基层民警职务相差7级,有‘局长信箱’,就可以同他们进行快捷垂直交流”

  身兼江苏省逻辑学会副会长的张跃进,以惯常的平和理性,稳稳“接招”,娓娓而谈——

  开设“局长信箱”是公安部和省厅的统一要求,我只不过坚持得久一点而已。当然,民警来信和我的回复,全国公安干警可随时登录查看,因此,我若“作秀”,风险很大。

  看重“局长信箱”,是我需要了解全市一万多民警、三万多辅警的所思所想——否则,怎么带队伍?我同基层民警职务相差7级,下情上达层级阻碍多,而“局长信箱”可以让我的“知情权”一杆子插到底,直接同素不相识的民警、辅警垂直交流。

  别看现在信箱火了,当初来信却是寥寥无几。为什么?怕,怕出言不慎被局长抓辫子哪。

  我提议,局党委作出了两条规定:一是写信人只许匿名,不许用真名;二是不得调查写信人的IP地址,谁查谁违纪。

  有民警拿我“试刀”,点名道姓说我“作秀”“出风头”,此帖一出,引来几千人的“围观”。我将计就计,首先肯定他的质疑精神,接着,不愠不恼,与他交心,和盘托出我的治警思路。几个回合下来,大家觉得“局长信箱”平等包容,不会“秋后算账”,便争相来信,互动局面随之打开。

  有信必回,我是没什么业余爱好的“居家男人”,通常晚9点到12点上网回信,如果多天不见回信,说明我出差了;如果哪天一下子回了若干封,说明我回苏州了——大家可以对我实时“监控”。

  “作为主官,要有持续听得进‘呛声’和接受下级监督的雅量,这一关过不去,才是作秀”

  打开“局长信箱”,记者随机浏览其中内容,随意点击几条,“口味”都挺重:

  ——2010年12月28日“基层一警”来信:“基层民警一年来干死干活的不容易,你局长不可能看到每个人,但年终奖要多考虑基层,别让我们心凉。”当天,张跃进回复:“我们今年对基层的奖励力度恐怕是最大的,请相信我们会继续这样做。”该帖引来3000次的点击量。

  ——4月15日“横凡”来信:“局机关干部下社区工作怎么样了?”张回复:“正在试点,会逐步加大力度。”

  ——4月20日“上牌民警”来信:“电动车牌照不够,我可以对局长瞪眼,可无法面对老百姓每次空跑后的牢骚和怨气。”张回复:“你这番表述蕴含‘讨好老百姓’的理念,值得肯定。交巡警支队已经研究,正在积极想办法,谢谢您的善意提醒。”接着,交巡警支队跟帖:“前期准备工作不充分,是我们的责任,目前正在协调力量,尽快满足供应。”……

  网上“呛声”不断,网友几无顾忌。“要的就是这个效果,”张跃进说,我给信箱三大定位:工作互动平台,民警、辅警“出气筒”,双向监督的管道。

  何为“双向监督”?民警反映问题我批复,而承办部门的态度、作风和办事效率,尽在我和成千上万民警的视线之内;同时,大家也瞅我啊,看我回信真不真、公不公,棘手的事敢不敢管?

  “所以,每当打开信箱,总觉得有几万双眼睛盯着我——苏州警力不足,待遇有限,一线民警夜以继日工作很辛苦,面对这些可敬的弟兄,我少睡会觉、多用点心,回几封信,哪怕多听几句牢骚话,难道不应该吗?”他动情地说。

  “只要同时具备三个条件,即对工作有益、被群众监督、又能持之以恒的‘秀’,就不是秀,你同意吗?”张跃进问记者。

  “我想通过一万多封信的互动,倡导‘讲逻辑’的警营文化,带出一支铁军加‘儒军’”

  “做人、做事,要讲逻辑,”是张跃进的口头禅,也是贯穿他一万多封回信的文风。这倒不是他出版过4本逻辑专著、兼任省逻辑学会副会长的缘故,而是他刻意倡导一种警营文化。

  “讲逻辑,其实就是讲道理,讲理性。过去一提‘公安’,印象就是‘粗’——作风粗暴、态度粗鲁、执法粗糙。没有文化素养的队伍,肯定不是人民满意的队伍。结合公安部‘文化育警’的理念,我提倡民警学点逻辑、用点逻辑,不是要大家死啃逻辑书,而是鼓励大家掌握方法论,增加理性、辩证和公正思维,减少片面对抗和冲撞思维,提升处置化解社会矛盾的能力,避免‘冲冠一怒’激民怨。而‘局长信箱’,就相当于我倡导‘儒军文化’‘逻辑文化’的网上讲坛。”

  “我回信字斟句酌,总想通过字里行间的理性思考,给大家做点‘讲逻辑’的示范。我认为,警察不亲民,首先是局长不亲警、不亲和。比如局长回信,如果傲慢盛气、不体恤基层,民警满腹不爽,怎能不把情绪和怨气撒到老百姓头上?所以,回信的过程,也是育警带队伍的过程。”张跃进反思道。

  近年来,苏州公安创新发展先后3次受到公安部领导的批示肯定,省公安厅刚又为该局发了表彰通报,“苏州公安”开始叫响全国。张跃进认为,这同警营文化优良、队伍软实力提升密切相关,也体现在“局长信箱”来信内容的变化上。“经党委批准,我们悄悄查了13个写信人的IP地址——都是3年来写信超过200封的‘意见领袖’,然后开大会,给他们发‘创意警务特约研究员’聘书,”然后,开设与“局长信箱”联动的“创意警务之窗”网站。如今,每天能收到50多个创意帖、上百个互动跟帖,已有100多个公安创意“金点子”得到推广。

  “我的烦恼和担心是,回信多了,会不会越俎代庖?会不会主观武断?会不会顾此失彼?”

  “我们班子成员、各基层主官包括派出所长都开设了‘局长信箱’(支队长、所长信箱),而我的信箱‘客流量’最大。我是一把手呀,成绩,希望我肯定,问题,希望我关注并迅速解决,我非常理解。可我也为难呀:收信不回不是我风格,有信必回又带来爆棚式增长,我毕竟精力有限,还要顾及面向社会的‘市长信箱’,所以,我时常提醒自己要学会‘弹钢琴’,不能顾此失彼,民警的心和民众的心都不能冷落。”张跃进一腔坦诚。

  “我们各级都有分工责任制,很多信一步到我这儿,我直接批复——中间环节省了,快是快,但也破了‘程序’,会不会越俎代庖,挫伤分管同事的积极性?会不会凭主观经验,批错了或者批得不妥当?而下级会不会碍于我的面子,将错就错?或者一个阶段集中反映某个问题,我批多了,给承办部门造成压力,让其无所适从?所以,我最近在思考,‘局长信箱’如何在机制上进一步创新,逐步淡化我个人的色彩和威权的成分。”张跃进的冷静,让人意外。

  记者将张跃进的这个“烦恼”提请有关专家会诊。中国网络传播学会会长、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杜骏飞认为,苏州“局长信箱”是运用新媒体实现内部扁平化管理的创新,重点在亲警亲民,具有网络问政的属性,应该“顶”。目前,重在流程再造,要从信息来源、组织机构和警员素质等方面加强与扁平化模式的配套,进一步提高公安决策的民主化和效率化水平。

  “匿名性、长期性、个性魅力是苏州‘局长信箱’火爆的特色原因,当务之急不是如何界定局长回信的尺度,而是要加大这个‘标本’的推广力度,普遍建立官民对话的常态机制。随着‘局长信箱’的声名远播,省内外公安来信会骤增,局长真的会应接不暇。”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副秘书长单学刚说出了自己的担心。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邓永胜】
    ----- 法治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