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法治新闻

“中国式越狱”调查:监管机构失职疑成越狱根源

2011年11月20日 14:10 来源:羊城晚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越狱不仅是影视剧里的话题。最近引发媒体和社会关注的,是河北省深州监狱在押犯王振轻越狱脱逃事件。据媒体报道,王振轻逃出深州监狱时,至少突破了4道关卡(围墙或铁丝网)。知情人士称,王振轻入狱还不到9个月,就躲避过狱警的视线,偷偷用编织袋自制了越狱用的绳索。

  身陷高墙之内,囚犯如何得以越狱?每一起越狱案件的背后,是否都是制度性因素在起决定性作用?日前,羊城晚报记者走访了广东多所监狱,采访了那些已经退休多年的老狱警和正奋战在监管一线的年轻警察,并采访了两名越狱多年后被抓回的犯人,试图与专业人士一起为“中国式越狱”把脉。

  没有劳动改造,将会怎样?

  越狱事件发生后,有一种观点认为,劳动改造在为越狱创造条件,有力的证据就是近年7个越狱事件中,有6个案例都或多或少与劳动改造有关联。比如借劳改之名蒙骗民警,或在劳改过程中寻机逃跑,或是借劳改之机筹备越狱工具。

  监狱如果没有了劳动,将会怎样?

  虽然2009年时,国家“初步建立”了监狱经费全额保障制度,但因为历史欠账过多、政策推行需要时间等因素,经济问题依然是部分监狱上空的阴霾。监狱要生存,犯人就要劳动。

  广东省监狱管理局刑罚执行处副处长向华南告诉记者,如果没有劳动,监狱犯人吃顿饱饭都困难。在广东,所有的监狱都是限量供应菜,不限量供应米饭。东莞监狱一位负责人就曾向记者“抱怨”:关押在该监狱的外国籍犯人食量惊人,每年“吃”掉不少经费。监狱的伙食,有时候会好到让人咋舌,最近一次在高明监狱采访,记者就发现,犯人们顿顿有肉,一个番茄炒蛋,竟然黄色多过红色,这与记者在城市快餐店里目睹的番茄远多过鸡蛋的景象形成鲜明对比。

  劳动改造,不仅养活了监狱,养活了犯人,还为犯人日后回归社会提供了一技之长。在上个世纪80年代,在监狱里服过刑的女犯,大都有一手缝纫的好技术。现在的监狱犯人,也大都从事流水线作业,无论是加工五金还是服装,他们都游刃有余。

  劳动创造的价值,监狱的犯人也有分享,他们会获得少量的报酬,有的还将这微薄的收入与家人共享,通过劳动积攒自信。

  向华南认为,劳动改造这个制度本身是符合中国的国情和特色的,只是在劳动过程中出现的管理问题,导致了越狱事件的发生,但不能因此而否定劳动改造这个制度。合理的劳动强度是保证监狱劳动制度科学性的一个原则。值得一提的是,广东的监狱目前都是实行8小时工作制。

  广东经纶律师事务所游植龙律师也认为,劳动改造是我国监狱机关改造服刑人员的基本手段之一,是中国的创举,对于改造罪犯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监狱对罪犯实行惩罚和改造相结合、教育和劳动相结合的原则,是中国对罪犯改造的有效经验总结。

  硬件先天不足,增加风险?

  如果监狱都是“铜墙铁壁”,犯人还能逃得出吗?就当前来看,这个假设的前提与现实有相当的距离。

  多年来,监狱的经费都是靠劳动所得弥补,在基本建设方面的投入零打碎敲,警戒设施也是高墙、电网的基本配置。如2004年时,四川全省监狱监管区的近15万米围墙中,安全不达标的有14万米。

  向华南说,根据规定,监狱的墙体要高5.5米,下面再埋入地下2至3米。但因为经费的问题,很多围墙表面上看够高,但地下有没有深埋就很难说了。还有高墙的电压,如果使用不够规格的电线,根本就承受不住规定的1万伏电压。过去,武警主要负责在监狱的高墙上设立岗哨,从去年开始,武警也逐步在监门设立岗哨,但前提就是要有合乎条件的岗台。

  对于现代监狱来说,防止犯人脱逃的最有力武器就是24小时的监视,但如果单纯依靠人防,对于监狱警察来说,是个异常辛苦的工作。所以,监控视频成了最大的帮手,可要请这个帮手价钱不菲,除了现代化的惠州监狱,至今广东的绝大多数监狱还不能实现视频监控的全面覆盖。

  对此,广东省一位领导曾在视察广东的监狱时说过这样一番话:“在城市的大街小巷都装满了摄像头,用来监视绝大多数的好人,很难想象,在监狱这样危险分子云集的地方,居然还不能全部安装摄像头。”

  为了防止犯人脱逃,中国的监狱总是相互汲取经验教训。广东就从外省一个犯人从下水道逃脱的案例中汲取了教训,对所有监狱的下水道都安装了几道钢条,并定期对它们进行检查。

  电影《肖申克的救赎》在广东也曾经上演过,一个监狱的犯人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曾在厨房里挖了一个地道,然后顺利地通过地道逃了出去。“如今在广东的监狱,要想通过挖地道逃跑,可能性几乎为零。因为地下的水泥层已经越来越厚了。”

  此外,广东的监狱正在逐步搬出大山,现在除了怀集监狱还能称得上破旧外,其余的监狱硬件设施都得到了改善。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邓永胜】
    ----- 法治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