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法治新闻

深圳市委书记:没有公款消费 茅台不会那么贵 (2)

2012年01月10日 09:42 来源:南方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关键词:民营经济

  商事登记制度改革

  将在全国先行一步

  “目前国家在扶持小型微型企业方面出台了不少扶持和减免税费政策。深圳民营企业增加值仅占全市GDP的四分之一强,税收却占全市的一半以上。”深圳市政协常委、研祥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志列建议深圳市政府在职权范围内研究适当降低民营企业的税、费负担,缓解经济发展各种不利因素的“叠加”压力和效应。

  王荣说,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问题不仅仅在去年表现突出,其实这几年都表现突出,而面对2012年经济发展环境如此之多的不确定因素,为民营经济营造更为宽松、更为有竞争力的环境显得更加重要。他认为,涉及到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环境,涉及到很多因素。

  “像税收制度,说实话,我跟市长都是没办法的,因为税收制度是国家确定的。”王荣提出如何利用好财政政策,如何通过改革为中小企业准入门槛创造条件,在这些方面则是大有可为的。他说,去年深圳GDP超过1.1万亿,其中财税总收入超过4000亿,而深圳可支配的财政收入1330个亿。他认为,相对于其他省份城市比较而言,深圳的负担相对来说还是较轻的。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深圳可以更好地利用财政政策,为民营经济,尤其是中小企业的发展创造条件可以做得更多,走得更远、发展得更好。

  王荣同时指出,深圳的资本市场比较活跃,各种担保,创投、风投,包括各类基金都很丰富,因此可以很好地利用资本的杠杆作用推动民营企业发展。他透露,更为重要的是,2012年深圳将对商事登记制度进行一次相对更为彻底的改革,这可能在全国是突破性和率先性的。他表示,在门槛准入上深圳将在全国先走一步,瞄准西方发达国家,同时借鉴香港比较成熟区域的资本市场经验,让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的竞争能力优势进一步增强。

  王荣说,目前改革方案正在做,今年会迈出大步子。“寄希望深圳率先在商事制度上取得突破,就像我们当年形成市场经济、营造孔雀东南飞等体制和机制。”王荣希望深圳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在困难时期能更加可持续的发展,更加繁荣稳定。

  关键词:大部制改革

  近期推出科技创新委员会

  和经济与信息化委员会

  深圳市政协常委、法制办副主任黎军提出,政府唯一的选择在于转变职能、自我限权,将一部分社会管理职能向社会公众、尤其是社会组织转移,形成共建共治的良好局面。而深圳作为先行先试的特区,公民参与的意识和能力都较强,应当允许公众在更大范围、更深程度地参与社会事务管理。而政协委员苏醒则通过深圳推行大部制改革两年来的回顾和所暴露出来的问题分析,提出对推行大部制改革后进一步完善和继续深入改革的思考,过优化组织结构,整合资源,厘清政府、市场、社会三者的关系,从根本上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

  王荣回应称,深圳这几年在政府管理上进行了不断的探索改革,2009年推行的大部制改革在全国引起反响,目前正在对大部制改革进行完善,而且近期可能推出科技创新委员会和经济与信息化委员会这两个政府机构。

  王荣说,对原有的政府大部制机构设置,深圳还要做进一步调整和完善,其目的也是为了让大部制改革和政府改革更加符合深圳经济和社会服务需求。他表示,深圳大部制改革并没有停步,而且逐步完善。王荣说,年前,挂牌成立的龙华、大鹏新区,其目的就是为了适应当前社会管理精细化,适应特区一体化的需要,从而在政府机构设立上,更加适应政府管理需要。

  “大鹏虽然设立新区,但非常强调突出要求以保护为主,否则就不会设立。”王荣对外界担心过度开发大鹏半岛的疑虑进行了正面回应。他同时表示,设立龙华新区,也是因为随着基础设施条件的改善,龙华片区需要在社会管理、产业服务方面得到政府更及时的帮助。

  王荣表示,之所以以新区的姿态出现,这主要是为了适应体制发展需要,而新区好的做法是可以真正意义做到小政府大服务,因为新区政府是派驻机构,对于政府提供高效率高质量服务有帮助。

  “在政府管理上深圳今年还有些深层次内容。”王荣说,今年就将委托王穗明牵头做好社会管理创新的深层次问题。他表示,政府职能到时候就不仅是精简,还有剥离;而剥离给谁,那就是社会组织的问题。他认为,这就涉及到哪些社会组织有这个能力来承接的问题,因此又需要社会组织的改造,而这些就是另外一个层面的问题了。

  王荣也直言不讳地指出,不少行业协会组织,只是简单地搞搞评比,并没有作为企业、社会成员和社会主体利益的代表。因此社会组织改造要和政府的精简、职能转移对接起来。而他也提出,今年政府改革要大力度做的,既有政府改革,也有社会组织改革。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吴博】
    ----- 法治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