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专家解读腐败文化:有人边“骂腐”边“羡腐” 查看下一页

2012年04月17日 07:58 来源:法制日报 参与互动(0)
专家解读腐败文化:有人边“骂腐”边“羡腐”
    领导干部真心拒贿,却被人讥为太呆板、假正经;不法商人找关系行贿赂去包工程揽项目,被人羡称为有能力、有门路;一些贪官和不法商人落入法网,被一些人归因为后台不硬、赶上他倒霉等等。在某些人眼里,腐败竟然成了一种时尚,一种身份地位的象征。这些均是腐败文化的表现。

  腐败容易成为一种社会风气和生活方式,渗透到个别人的思想观念和日常行为模式之中,甚至开始成为社会中一种被个别人接受或默认的价值观。当前出现的“炫腐”和“羡腐”现象,就是“腐败文化”的典型表现。如何铲除“腐败文化”,树立廉政文化?这个问题值得全社会的每一个人思考。

  关注理由

  □视点关注

  一个“炫腐”微博,近日受到网民极大关注。这个看起来像随手日志的微博中,既有过节收礼的记录,也有工作感想,甚至还涉及官场人际关系,十足一份“官场生态记录”。

  有评论人士认为,看了其中的几条微博,与其说这是官员“曝腐败”,还不如说是官员“炫腐败”。

  虽然目前无法认定此微博是恶搞还是真人秀,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公开炫耀腐败已不是一件新鲜事。而在不以腐败为耻反以为荣的“炫腐症”背后,似乎游荡着某种“文化”魅影。

  “目前确实存在这样一种‘腐败文化’现象。”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办公室主任任建明向《法制日报》记者介绍说,“近年来全社会从上到下为什么要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其实针对的就是客观上存在的一些腐败的文化。”

  “腐败文化”确实存在

  不久前,有报道称,“有茶叶企业宣称要将一款信阳毛尖打造成面向公务消费市场的新的‘茶奢侈品’,售价每斤13万元”,随即引来轩然大波。

  查阅相关资料记者发现,此前西湖龙井每斤售价曾达18万元,早已引起不小的争议。同时,信阳毛尖的销售商表示,这一奢侈系列在河南公务消费市场中很受欢迎,“茶奢侈品”更多被定位在礼尚往来及公务政务消费。

  由此,有评论称,廉政是当前中国公众最为关心的问题,也直接涉及到政府的信誉。当然,廉政必须有赖于严格的监督。但是,信阳毛尖的天价,不仅不怕监督,而且公然对廉政进行挑战。

  腐败不仅可以被“炫耀”,甚至还可以成为“资本”。

  据媒体报道,江苏睢宁有个名叫孙峰的骗子,先后以帮人“调动工作”、“撤销网上追逃令”等为由,骗钱骗色,屡屡得手。这个骗子自编的身份有些特殊——他把自己打扮成一个正在狱中服刑的落马贪官的儿子。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每当他曝出“我爸是贪官”的猛料时,一些受骗者竟对他青睐有加。

  对此,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廉政研究院院长乔新生认为,有人一方面鄙视行贿受贿,但另一方面又希望从中分一杯羹,“这就是所谓的从众心理,大家都觉得很‘脏’,但是不同流合污的话得不到任何便宜。这就能解释为什么在现实生活中,一些人一边骂贪官,一边又寄希望于通过腐败能够捞取更多好处”。

  任建明对记者表示,近年来,因为“腐败文化”的影响,不仅在社会产生了一些啼笑皆非甚至是本末倒置的事情,而且已经发生了实质性的影响,“安徽省的一个县委书记拒绝了各个部门官员礼节性的送钱,但结局竟是‘拒贿’让这个官员在当地做不下去了。这个例子说明确实有这样的一个文化,确实有这样一个环境存在”。

  任建明向《法制日报》记者介绍说,“比方说,一个企业或者是地方有关部门并不是有特定目的性的给上级有关部门送礼,而是要建立关系。这种情况可能各个部门都有,这种事情一旦被谁说出去,说出去的人就成了异类。同时,各个部门的人也会琢磨,为什么这个企业要送礼。我们都有,那分管领导、分管部门可能拿得更多。”

【编辑:张尚初】

>法治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