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三名江西少年在温州合谋持刀抢劫纷获刑

2013年07月12日 12:33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网温州7月12日电 (记者 张茵 通讯员鹿轩)来自江西的三名少年因为都觉得读书没有意思,想早早进入社会,便来到温州,和父母共同生活。但他们并没有好好的找份工,而是一起合谋持刀抢劫。日前,温州鹿城区人民法院一审判决三名被告人四年与二年不等徒刑。

  这三个少年都来自江西省乐平市。董A某(男,今年16岁)、董B某(男,今年18岁)只过小学。吴某(男,今年17岁),初中肄业后进入社会。他们的父母在他们很小的时候就到温州打工了,董A某、董B某、吴某的童年都是在老家,和自己的爷爷奶奶一起度过的。

  去年12月23日晚上10时许,董A某、吴某、董B某经预谋后,窜至本区双屿街道泰力路某网吧门口。由吴某以丢失手机被拿走为由,拦住被害人麻某,并要求赔偿。

  因麻某否认拿走手机,董A某等人遂对其实施殴打,并用事先准备的水果刀进行威胁,逼迫其持银行卡到附近的银行自动取款机上提取现金。后三人从麻某处劫得手机一部(价值人民币460元)及现金人民币1200元。

  同年12月31日晚上9时许,董A某、吴某、董B某三人、2013年1月5日晚上9时许,董A某、吴某二人,经过预谋后,再次在该网吧门口,以相同方法,以丢失手机为由,采用砸碎酒瓶等暴力手段威胁被害人,劫取财物。第三次作案时,因意志以外原因未能得逞。

  董A某、吴某共参与抢劫三次,劫得财物价值共计人民币1760元;董B某共参与抢劫两次,劫得财物价值共计人民币1760元。

  法院认为,董A某、吴某、董B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结伙采用暴力、威胁的方法劫取他人财物,其行为均已构成抢劫罪,其中董A某、吴某属于多次抢劫,应予处罚。公诉机关指控的罪名成立。

  温州鹿城区人民法院一审认定被告人董A某、吴某、董B某犯抢劫罪,分别判处董A某有期徒刑4年,并处罚金人民币4000元;判处吴某有期徒刑4年,并处罚金人民币4000元;判处董B某有期徒刑2年6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3000元。

  鉴于董A某犯罪时未满十六周岁,吴某、董B某犯罪时未满十八周岁,依法均应减轻处罚。故作出如上判决。董A某不服判决,对本案提起上诉。

  因为本案的被告人年纪轻,犯罪情节比较恶劣,经办法官在接手案件后曾找过这几个未成年人的家长谈过话。

  从谈话中,法官了解到,董A某、吴某、董B某的父母们很早就到温州务工。三名少年从小都是跟着爷爷奶奶一起生活。他们的父母因为平日奔波生计,每年只有过年的时候回一趟家,和子女几乎没有怎么沟通。

  “连续的几起未成年外来务工子女抢劫案件让我觉得这个问题很严重。”鹿城法院少年刑事审判庭的法官介绍道。她最近连续经办了三起“民二代”抢劫案件,这些正值花季的少年们都被判处有期徒刑,要在监狱中度过自己的青春。

  鹿城法院受理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异地籍未成年人犯罪占到犯罪总人数的90%。据分析,“民二代”犯罪类型集中在抢劫、故意伤害、贩毒、非法拘禁这四类暴力型犯罪中。这四类犯罪中,抢劫罪的数量又占到70%,近年来,异地籍未成年人的贩毒案件呈现上升趋势。

  其次,他们的年龄层次分布在14周岁到17周岁,均未完成九年义务教育便辍学早早进入社会。

  经办法官办理案件时,都会找到这些“民二代”的父母谈话。他们的职业分布在保安、餐厅服务员、鞋厂工人、工地建筑工人这几类劳动密集型行业。他们的职业特点是工作时间不定时,节假日少,每年只有过年才有假期回家探亲。

  有些父母在他们幼年时或外出打工,或离异分居,教育抚养的责任普遍落在祖、父母的身上。有些父母甚至不知道自己孩子的生肖与具体出生年月,与孩子的沟通甚少,家庭教育严重缺失。

  有些“民二代”未完成义务教育后便离开家乡,找到父母一起生活。由于物质条件所限制,他们居住的环境往往是几户人家“拼租房”住在一起。由于是外来人员,与同乡伙伴结伙居多,心理比同龄人都要成熟。

  如果犯错,家长往往采取打、骂的简单粗暴的方式解决问题。长期耳濡目染,这些未成年的“民二代”解决问题的方式往往通过暴力手段解决。

  “他们都还没有接受完整的教育,更不要提懂得用法律知识,保护自己。”经办法官表示,对于这些失足的“民二代”来说,他们的内心其实急需要来自家庭、社会的关怀。(完)

>法治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