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四川达州破获辐射全国制贩毒大案 逾千人涉案(图)

2013年09月02日 09:10 来源:法制日报 参与互动(0)

图为警方抓获犯罪嫌疑人刘强(前)后,带其指认制毒现场。

  □警方打击毒品犯罪典型案例① 文/图本报记者李恩树

  屋内空无一人,一套简陋的化学仪器架在厨房中燃烧正旺的燃气灶上,烧瓶中的液体咕嘟作响,一股刺鼻的味道迎面袭来。

  今年3月9日,在四川省大竹县竹阳镇某小区一栋民居内,带队冲入屋中的大竹县公安局禁毒大队大队长陈同(化名)根据经验判断,这是一套完整的制造冰毒设备。随后,民警在次卧的飘窗上,发现了平铺在报纸上、码放整齐的300多克冰毒结晶。

  民居中为何会潜藏制毒窝点?随着侦查的深入,一起盘根四川、辐射全国的制造贩卖毒品大案逐渐浮出水面。但让侦查人员吃惊的是,与传统制贩毒品案件不同,此案制、产、销全部依托互联网完成。

  网上搜索制毒信息

  “我们进入房间时,门窗都关着,气味很大,制毒的化学设备还在蒸馏反应,当时我们还担心会爆炸。”陈同对《法制日报》记者说,民警在房间发现300多克冰毒,但没有找到房间主人。

  但谁在制毒这个问题并未难住警方,因为早在2012年5月,大竹县警方就锁定了犯罪嫌疑人刘强。

  警方发现,26岁的刘强长期处于无业打零工状态,在他看来,打工挣的钱“远远不够花”。2011年,受到朋友的蛊惑,刘强第一次吸食毒品。之后,刘强便深陷其中,很快,巨大的开销让刘强需要更多的毒资,慢慢开始零包贩毒,以贩养吸。

  刘强称,2012年4月,刘强碰到“牌友”姚丙伟,姚丙伟出资8万元,让刘强学习制毒技法,用来生产冰毒。只有初中文化,对化学并不擅长的刘强决定尝试一下。

  起初,刘强只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上网搜索“冰毒制作方法”,“没想到搜出来好多”,网络中的海量信息完全超乎刘强的意料。

  刘强搜索时发现,有人在网页中留言“学习制造,请加入××聊天群”。刘强试着申请加入了很多这样的聊天群,但“许多都是骗钱的”。然而在一个群里,一名叫做“东东怡”的人在出售苯基丙酮(液体),这引起刘强的注意。

  之前,刘强已经对制造冰毒的原料和方法略知一二,他觉得制造冰毒方法并不复杂,四五种原料中只有苯基丙酮“比较难搞”。

  涉毒网群辐射28省市

  刘强称,他第一次从“东东怡”处购买了300毫升的苯基丙酮,通过银行转账付款。“东东怡”则把苯基丙酮装进输液瓶中,再打包装进印有输液瓶的纸箱中,通过物流发货。

  购齐各种原料后,刘强便将家中的门窗封严,按照网络中零七八碎的方法,开始试验制毒。

  此后,租住在大竹县月华乡街道的刘强行为开始变得诡异,经常一个人宅在家中足不出户,家中不时有刺鼻气味溢出,甚至不准邻居及电力、自来水公司抄表收费员进入房中,还有人驾车接送其按时“上下班”。警方推测,刘强有制造毒品重大嫌疑。

  而此时的刘强还一心钻研着制毒技术,直到今年3月,刘强经过10个多月、无数次失败后,终于成功结晶了第一批冰毒成品。当时,刘强欣喜若狂,以为可以就此脱贫。

  公安机关认为该案深度经营已然成熟,3月9日,将刘强及其同伙4人抓获,缴获毒品冰毒774克,液体毒品2.1千克,易制毒化学品2.5千克。

  警方通过进一步侦查发现,“东东怡”、“会飞的鱼”等数十个网上号码与刘强联系紧密,通过“买肉”、“吹壶壶”、“素”、“草”等暗语在网上交流传授制毒技术、买卖制毒原料、器具、配剂等,并将冰毒成品在本地进行贩卖并外销至重庆、湖北、山西等地。

  据达州市公安局网安支队有关负责人介绍,刘强案中,有7个涉毒群,共1000多人,涉及全国28个省市和印度尼西亚。

  由于该案涉案地域广、人员多,案情复杂,网络危害性大,四川省公安厅禁毒总队将该案确定为四川禁毒网上作战“一号案件”,随后,公安部禁毒局将该案确定为部督案件。

  网络平台倒卖毒品

  在抓获刘强后,3月12日,民警又奔赴吉林省松原市对“东东怡”进行查控。

  和刘强不同,27岁的“东东怡”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学习计算机专业的“东东怡”原本和化学不沾边,但一次偶然机会,他加入一个医药合成群发现,群里有人求购苯基丙酮。

  通过搜索,“东东怡”发现苯基丙酮的制造方法并不难,而且原料都很容易买到,便开始着手准备,想挣些外快。

  据陈同介绍,2012年11月初,“东东怡”开始制作苯基丙酮,很快便成功制出,并且“技术很成熟”。

  “每公斤苯基丙酮的成本不到1000元,卖出价为1万元,有10倍的利润。”陈同说,“东东怡”共投入11万多元,至抓获时半年的时间共获利30余万元,纯利润20多万元。

  接受记者采访时,“东东怡”辩称自己并不清楚苯基丙酮是制毒原料,以为买家买来是为制作农药和杀虫剂。但据警方透露,实际上,“东东怡”在制作苯基丙酮之前就曾制作过麻黄素,而麻黄素是另外一种制造冰毒方法中的主要原料。

  大竹警方筛查刘强的网上信息时,发现一个当地IP地址“会飞的鱼”十分活跃。经查,25岁的“会飞的鱼”系大竹县清水镇十字村村民。他在淘宝网上注册了一家名为“博瑞试剂”的网店,商品是各种正规化学品,但这些其实都是幌子,网店实际上卖的全是冰毒。

  “我通过网络以每千克8万元的价格买进冰毒,再以每千克12万元到14万元的价格卖出。”“会飞的鱼”告诉记者。

  今年6月20日,“会飞的鱼”被抓获。警方缴获成品冰毒1200多克,固液混状冰毒可疑物415余克,制毒材料麻黄素近5千克,冻结毒资20余万元。

  足不出户降低风险

  据陈同介绍,这一系列案件呈现出制贩毒品全程网络化的特点,传、产、供、销一条龙全在网上完成,再藉由物流,不法分子足不出户就可制贩毒,制贩毒的门槛以及风险被大大降低。

  达州市副市长、公安局局长徐承介绍说,该案是一起犯罪团伙利用互联网学习制毒技术、购买制毒原材料、制作毒品、销售毒品,以此获取非法利益的案件。

  “该案涉及区域广、涉案人员众多、涉案毒品数量大,并且这是一起典型涉网涉毒案件,犯罪嫌疑人制毒、贩毒过程基本上都通过互联网进行沟通、联系、买卖,具有很强的隐蔽性。”徐承说,面对此类案件,需要树立深度经营意识,最大限度地深挖犯罪。涉网毒品案不能只靠禁毒部门单打独斗,需要多部门、多警种通力协作,多渠道收集案件线索,打开案件突破口。(文中犯罪嫌疑人均为化名)  

【编辑:王永吉】

>法治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