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80后女基金经理玩砸“老鼠仓” 赔钱又被抓现行

2014年05月08日 19:03 来源:中国广播网 参与互动(0)

  5月8日消息 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投资者炒股,常听到一个词儿,叫做“老鼠仓”。先来科普一下,在我国,证券从业人员是不能自己炒股的。比方说,一个基金经理,他明知道公司的一笔公用资金要买某一只股票,于是他在这只股票还在低位的时候,就悄悄地用亲戚或朋友的账户先买入,然后等公用资金介入,股价短时间大涨,他再卖出,赚取中间的差价,从中获益。——这个,就是“老鼠仓”了。

  顾名思义,就是说“偷偷偷摸摸见不得阳光地建个仓位”。近日“人人喊打”的老鼠仓再次出没:始作俑者是汇丰晋信基金管理公司的一位80后女基金经理 钟小婧。根据上海证监局的处罚书,她在前后两年半的时间里,用自己账户和具有部分控制权的别人账户,同步或略晚于公司买入同一股票,共计12支。目前钟小婧因“利用职务和信息优势,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已经被取消基金从业资格,并处以20万元罚款。

  如果单论这件事,这位女基金经理似乎是搞了个“亏本买卖”。来晒晒她这份“惨不忍睹”的账单:动用了300多万资金玩老鼠仓,亏损了8万多,最终还被罚了20万。于是有人调侃说:“内幕交易不丢人,被抓住也不算丢人,但内幕交易又赔钱还被抓了个现行,那才是丢人丢到太平洋去了”。不过中央台记者柴华采访总部在上海的某基金公司内部人士,对方却表示,赔钱倒不奇怪,奇怪的在于其他方面:

  业内人士:最惊讶的还是她的身份。一个债券基金经理最后发现的是股票的老鼠仓?!觉得很不可思议。

  记者:为什么呀?

  业内人士:因为从投资的权限来看的话,债券基金经理很少会有人去关注股票的。发生这么多老鼠仓事件以来,可能也是爆出第一单这种事情吧。其实可以把她看成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基金公司的一般的从业人员。

  记者:是不是现在对交易的限制越来越全了,在资本市场博弈的基金公司越来越多了,基金老鼠仓是不是,不是能保证赚钱的了?

  业内人士:也没有奇怪。其实之前证监会有查的老鼠仓,以前也有过发生亏损。这个我们不是说太惊讶的。因为你想其实基金经理他卖的股票也会有一定的期限。基金经理他会尽最大的可能会给自己的持有人赚钱,所以说不管是老鼠仓也好,还是他自己也好,还是在市场上获得超额收益吧。

  

  不管怎样,这张处罚单的发布,标志着基金业新一轮的“灭鼠行动”掀起高潮。除了钟小婧,原海富通基金公司基金经理黄春雨、原上投摩根基金经理欧宝林、原华宝兴业基金公司基金经理牟旭东,三人均被立案调查。更有消息传出,目前监管机构手中握有一份50人的大名单,涉及保险、资金资管行业。随着各地证监局办案进程加快,未来将有更多案件被公布。证监会新闻发言人张晓军此前就曾表示,证监会将高压监控“老鼠仓”:

  张晓军:基金从业人员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股票行为呢,一直是我会查处和打击的重点。去年呢,我会共启动调查10多起,那么近期调查结果也陆续出来了,部分案件要移送公安机关。

  老鼠仓事件“高发”之际,证监会启动的历时数月之久的排查,更伴随着一波基金经理的离职大潮。据统计,今年以来已经有82名基金经理离职,而去年全年,这个数字是149。往日看似风平浪静的基金业似乎被逐步升级的“捕鼠行动”打乱了阵脚。业内人士承认,一旦被发现老鼠仓,对整个公司发展都将是毁灭性的打击。

  业内人士:基金老鼠仓一旦触发,对基金公司来说一定是一个重大的打击。包括之前上海某家大型的基金公司,发现了老鼠仓以后,也是沉寂了很多年。最近两年才反弹过来。就是说,你发生老鼠仓后,投资人对你其实投出了非常不信任的一票。特别是机构投资人你有没有勤勉尽责地为持有人服务,是非常重大的一个事情。

  从制造了国内最大基金“老鼠仓”的原博时基金经理马乐,到如今内幕交易还赔本被称为“最二基金经理”的钟小婧,“老鼠仓”一再被抓出,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监管层亮出的“捕鼠神器”--大数据。从前只能依靠内讧、狗咬狗、举报才能被暴露的“老鼠仓”,如今因为侦察技术的升级,而无所遁形。

  财经评论员水皮:老鼠仓的问题一直都存在,只不过过去靠原有的手段很难发觉,过去很难去监听手机,或者把全程监控个人的电脑。这一次打击老鼠仓的背景不同,通过大数据的技术手段能发现很多交易上蹊跷,为监管部门查处老鼠仓提供了最有利的工具。所以,这一波扑杀老鼠仓不应该是一个风暴,不再是搞运动,以后将成为一个常规的稽查项目。(记者柴华)

【编辑:吴涛】

>法治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