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警察用武需要更规范更果断

2014年06月19日 13:49 来源:长江日报 参与互动(0)

  昨日,沈海高速公路院上服务区一辆安徽货车被劫持,车主被捅伤,车辆被抢走,车上两名儿童被犯罪嫌疑人劫持。经围追堵截,莱西市警方在平度云山镇一处农田发现嫌疑人和人质。解救过程中,犯罪嫌疑人不听劝阻并持刀欲伤害人质生命安全,警方开枪将其击毙。

  通过现有报道来看,犯罪嫌疑人的身份、背景模糊,无法知道其作案动机,以及当时的想法。网上有人猜测是否有何冤屈和不公,一些网友对开枪击毙提出了质疑。这种反思模式在一些劫持、击毙案件中常见,最近的潜江学校劫持案中,有一些人认为犯罪嫌疑人其实值得同情。但就事论事,无论犯罪嫌疑人背后有何特殊经历,犯罪的性质没法改变。在劫持发生之时,一切考虑必须围绕人质安全,生死存亡可能就在一眨眼间,警方唯有迅速果断反应,开枪击毙几乎是唯一选择。

  近期有多起劫持事件发生,一些恐暴案件也接连出现,可以说,这是一个公共安全建设的特殊敏感时期。公共安全建设,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如何使用武力。在人质劫持事件中,通常看到的是,警方劝说无果,最终开枪击毙。日常情形中,人们感到警察武力配备更完备,荷枪实弹的巡逻越来越常见,近期高考中,很多考点出现特警持枪维护治安。在一些地方则发布了明确指令,即对正在行凶的暴恐分子一律直接击毙。这些情境和画面,给人的印象是警察用武变得强硬,公共安全的防护级别在大幅提升。

  这种强硬,既是安全形势需要,也与警察权威有关。在不少成熟法治国家,警察有极强权威,如美国很多州,有一系列执法流程规定警察强硬用武方式,甚至轻微的暴力行为都可以持枪警告。在法律规定前提下,警察应当强势,用武方式强硬也不是问题,所要达到的目的就是迅速消灭暴力行凶将可能带来的危害。我们当前所面对的公共治安形势,恰恰需要树立警察权威,在遏制犯罪暴力时有果断反应,有足够威慑,提升枪支使用、配备程度,用武方式强硬化,将可能无法避免。

  当然,这一切都有前提,就是权力规范。强硬不等于放开武力,不等于放松枪支使用、管理。社会对警察武力使用方式的认同度、容许度,取决于人们对权力的信任度,取决于对执法规范的感受程度。不信任,恰恰是人们质疑各种击毙嫌犯的原因。警察开枪、持枪问题近来很受关注。一些案件中,警察擦枪走火,酿成悲剧,如河南幼儿园枪支走火致多人受伤、云南罗平县民警“走火”击毙农民等恶性事件,造成极坏的社会影响。这些事件带来的负面情绪、心理阴影如果得不到消除,警察权威就不是治安形势的需要,而将是人们警惕、防范的对象,宁可看到警察的弱势。这种社会印象下,即便是人质危机中情急之下的击毙,也会不断引来各种质疑。

  警察权越规范,用武方式越严谨,就越能支撑得起强硬用武方式。换言之,在公共治安建设的关键时期,警察队伍的整体素质有更高要求,警力、武力升级要与规范严格管理同步,否则将无法在特殊时期担负更重任务。人们也许将会看到更多荷枪实弹的民警、特警、武警走上街头,但更应让人们相信的是,他们手中的枪支得到严格规范管理,不会滥用,应对公共安全事件强势有力,而绝不会伤及无辜。(评论员 肖畅)

【编辑:杜雯雯】

>法治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