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工人人疑遭对行车辆撞击死亡 肇事司机称不知撞到人

2014年08月22日 14:15 来源:齐鲁晚报 参与互动(0)

事发现场遗留的残片,正好与车辆吻合。记者 崔岩 摄

  20日凌晨4点,山大南路路段,一名正在路面井盖处施工的工人疑遭对行车辆撞击,当场死亡,本报21日C12版以《路面施工,一工人丧命车轮下》为题进行了报道。21日下午,济南交警部门召开发布会,就相关案情进行了通报。记者获悉,工人命丧车轮下,到底是逃逸车造成的,还是出租车的责任,交警部门正在对此进行技术鉴定。

  

  肇事司机

  称撞到了警示牌

  “冤啊,当时只感觉撞到了一个警示牌,不知道撞到人了。”21日,历下交警大队内,于某将头埋进衣服里,不愿面对媒体的镜头。

  于某说,事发时为凌晨4点10分左右,自己本打算回家。他解释说,开车时自己意识清醒,事发时没有戴眼镜,而自己近视800度。“因为有急事,以为没有撞到人,开到拐角处还停下看了看车,随后才开车走的。”据介绍,于某将车开到了4S店维修后,便上班去了。

  “如果不是看到录像,真不敢相信我撞到了人。”

  “如果知道撞到人,我不会离开的。”

  “真的没有看到人,近视,没戴眼镜。”

  ……于某一遍一遍重复着这些话。

  对于于某近视没戴眼镜的说法,交警表示有待证实,尚不足以取证。公安部关于学车身体检测规定中明确指出:申请大型客车、牵引车、城市公交车、中型客车、大型货车、无轨电车或者有轨电车准驾车型的,两眼裸视力或者矫正视力(佩戴眼镜)达到对数视力表5.0以上。申请其他准驾车型的,两眼裸视力或者矫正视力(佩戴眼镜)达到对数视力表4.9以上。

  白色肇事车

  被误认成“黑色”

  21日,媒体的报道无一例外都是将肇事逃逸的车辆锁定在了一辆黑色轿车上,然而,事实是肇事车辆为一辆白色宝马轿车。

  “目击证人和出租车司机都称逃逸车辆为黑色轿车,现场遗留的车辆残片也是黑色的。”21日下午,经办该案的济南历下交警大队交通肇事处理中队中队长侯本锐说,车身颜色差点误导了办案人员,多亏交通录像才让肇事车辆浮出了水面。

  侯本锐说,事发后,通过事发路段监控并未发现符合条件的黑色轿车。随后,民警仔细分析了现场遗留物下的一块疑似轿车左前方雾灯灯罩的黑色碎片,并对当时路段车辆进行比对,最终确定了肇事逃逸车辆为一辆白色宝马轿车。

  被找到时

  肇事司机在上班

  “看到民警,于某(肇事司机)很惊讶。”历下交警大队交通肇事处理中队民警赵峰说,于某是青银高速公路一名收费员,8月20日晚上8点50分,在济阳找到他时,他正在收费站正常上班。

  据了解,交警在锁定白色宝马轿车后,很快确定了车牌号。“通过分析轨迹和调用沿途交通录像,最后发现宝马轿车正在世纪大道一宝马4S店汽修厂内。”赵峰说,通过现场遗留的碎片与现场车辆进行比对,交警确定了汽修厂的白色宝马就是肇事车辆。

  通过联系白色宝马车车主,交警了解到,事发时驾驶该辆宝马车的并非车主,而是他的朋友于某。随后,交警前往于某济阳工作的地方找到了肇事逃逸司机。

  事发时是否酒驾?交警表示,肇事司机事前跟外地朋友聚会,事后已对肇事逃逸者于某进行了采血以测试酒精浓度,具体结果尚未出来。值得一提的是,交警采血时已是12小时后,数据准确度值得商榷。

  两车责任划分

  还需检验鉴定

  “究竟是白色宝马车的责任,还是出租车的责任,需要检验鉴定。”侯本锐说,目前已经启动对死者尸检,同时也对车辆进行鉴定。

  交警解释说,由于事发时施工工人在警示栏后面,两车对向行驶,死者究竟如何被撞,存在多种可能性。举例说,白色宝马车撞上警示栏并撞飞了施工的工人,施工工人被撞后是否死亡?如果死亡是一种可能,如果没有死亡是否遭到出租车碾轧,都是需要通过尸体和车辆情况进行鉴定的。

  据了解,如果死者需要追责,必须等到事故认定出来以后。一般来说,需要二十多个工作日。“出租车车主、驾驶员,白色宝马车车主、驾驶员,双方保险公司……”交警表示,追责的话,涉及方面也是众多。记者 崔岩 实习生 宋芳溥  

【编辑:吴涛】

>法治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