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审判运行机制改革重点的确认与难点的突破

2015年01月05日 09:13 来源:人民法院报 参与互动(0)

  审判运行机制改革关乎公正高效权威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的健全完善,体现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在司法审判领域的深入实践,直接关系司法改革能否顺利推进并取得全面成功。当前,应当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稳步推进。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作出了司法改革的顶层设计,全方位规划了我国司法走向,也反映了人民群众的呼声,回应了社会关切。在贯彻落实党中央的这一重大决策部署过程中,作为基层法院不能坐等听命,被动接受,而是要积极实践,主动作为,为这一划时代的改革倾心尽力。

  基层法院大有可为

  可做和要做的事很多,最关键的还是从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入手,只有这样才能使司法改革符合党中央的要求,顺应民意,取得实效。

  当前,保障司法权的独立行使,司法行为的公开公正和司法资源的科学合理配置等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也是困扰法院工作的关键环节。解决这些问题不仅需要勇气胆略,而且还要有深入的实践探索。这方面,基层法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广大法官有来自老百姓身上的气息,可以为改革提供有借鉴力的原始素材,运用好了就能够有力推动当前这一伟大改革。

  无锡处在全国经济改革的前沿,每年有大量案件并且新类型案件频现,这些倒逼法院与时俱进,催促法院推陈出新。此前,无锡法院在很多方面都有过一些有益探索,取得过一些成功经验,有着良好的基础,现在则进行着更为深入的探索。

  选择突破口大胆探索

  司法去行政化,使审判权回归,让法官真正完全享有独立审判权,这是司法的期盼,也是法律的本源,更是发展的必然趋势。然而,现实与期望有差距,有的法官独立办案的能力可能还不够,现有的行政化管理模式长期存在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不放手”会导致“甩手掌柜”的出现,形成依赖性。同时,不放权也会给以权压法提供机会和借口。

  司法去行政化应当是渐进的过程,逐步剥离司法的行政管理职能,淡化和消除行政层级的影响。院长、庭长是一个法院审判执行方面的精英,但现实中他们往往忙于行政化的事务管理,或者负责法律文书的签发把关,不但造成司法资源的浪费,而且存在未审先决、判者不审的情况。

  应当推行“以审案指导审判”模式。院长、庭长也是法官,而且应该是该法院最好的法官。在案件审理、组成合议庭的过程中,他们可以作为审判长参与到审判当中,以此提高各级法院的案件审判质量。

  据介绍,2014年以来无锡全市两级法院院长、庭长(不含副庭长)共计办案近万件,特别是办了大量疑难复杂案件,具有很好的示范和指导意义,促进了全市两级法院案件质量的提高。

  同时,全程司法公开,从立案、开庭到执行,通过传统和现代手段并举的方式向当事人和社会公开。法院专门设立司法公开窗口,群众随时可以到法院观看依法公开的庭审。在案件受理之后,当事人可以凭密码查询到案件的审判、执行进展情况。这样,当事人满意了,法官也更加认真和谨慎了。这些有创新意义的做法值得推广。

  不断进行实践和思考

  司法改革不能盲目进行,需要反复实践和思考,特别是进行一些冷思考,这有助于改革的稳步推进。

  法官作为独立的职业和个体存在,要求法官履行职务时,除了受法律及良知的约束外,还必须有高超的司法智慧,也就是法官的能力素质。无论改革如何进行,提高法官的办案能力、打造高素质的法官队伍,都是一个永恒不变的课题。

  目前,法院正在大力推进法官职业化、正规化、专业化建设。建立一个有别于一般公务员的法官选任、培训、晋级和惩戒制度,提高法官职级、工资和福利待遇,确保法官享有任期保障、人身安全保障及职务行为豁免保障,提升法官的职业尊荣感,已经形成共识。

  然而,如何细化法院分类人员管理是一个难题,根据地方案件数量、区域科学确定法官配置人数是一个新的课题。目前法官员额制还不明朗,造成了一些法官的担心。这是一个难过的坎,改革要使法官队伍少而精,但又不能造成不安心不稳定,更不能不公平,这是当前要思考的重要问题。

  推进人员分类管理改革,要建立符合司法规律的考核机制,激励优秀人力资源向办案一线倾斜。如何科学评判法官的工作业绩,如何分配案件,也是一个现实问题。对此,应积极深入探索和实践,寻找科学合理的办法。(郑云瑞 作者为华东政法大学教授)

【编辑:吴涛】

>法治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