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司法工作室进驻村居 中国在最基层全面推进法治建设

2015年01月13日 14:31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

  46岁的农妇潘秀英三年前开始在安徽芜湖南陵县开发区一家企业打工。然而几个月前,企业单方面解除劳务关系,她没有得到任何补偿,还被拖欠了4个月的工资。

  这位初中文化的农妇只身与企业理论无果后黯淡返回老家南陵县工山村,却意外发现村里不久前设立了司法行政工作室。

  村司法协理员向走进工作室反映问题的潘秀英详细询问了情况,并帮助她联系镇司法所寻求法律援助。

  在律师的帮助下,潘英秀通过劳动仲裁拿回了被拖欠的工资,企业还补还她多年未缴纳的一万五千余元社保金。没有吵闹纠纷,也没有去政府上访,她用法律的武器维护了合法权益。

  中国正在推进的司法行政工作室村居(村庄和社区)全覆盖工程让无数个潘秀英享受到身边的法律服务。

  “如果不是村司法工作室帮忙,我根本没有力量让企业支付工资和社保金。”潘秀英不无感慨地说。

  百姓法律意识弱、相当部分群众无经济能力请律师、基层法律人才欠缺等是中国最基层的村居一级面临的现状。如何破解这些问题考验着中国依法治国能否真正实现,关系着法律服务如何实实在在地帮助到每一个人。

  2014年上半年,司法部印发了《关于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就健全公共法律服务网络,拓展公共法律服务领域、整合公共法律服务资源等问题作出部署。

  2014年10月,中共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则明确提出,建设完备的法律服务体系。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加强民生领域法律服务。

  截至2014年底,安徽省市、县、乡镇、村(社区)四级司法服务机构已覆盖至全省80%的地区。

  同时,在江苏、四川、甘肃等地,司法行政工作室均已逐步进驻村、居委会一级,为百姓提供家门口的法律服务,中国法治建设在最基层开始全面推进。

  安徽省司法厅厅长洪禹候说,完善公共法律服务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支撑和法治保障,是依法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问题的重要途径,对于维护社会大局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和保障人民安居乐业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据了解,目前南陵县的178个村、居委会已经全面建成了司法行政工作室,每个工作室都有一至两名司法协理员,他们由村里过去从事调解工作的人员经过法律知识培训担任。司法协理员和定点联系到村的执业律师们一起,直接面对百姓,提供调解和法律咨询、援助服务。短短半年时间南陵县就解决了3000多件村级卷宗。

  “以前村民有了矛盾纠纷常常轻则口角打架,重则可能发生刑事案件,在外面打工的人要讨薪也常常选择堵着政府的门上访。”南陵县司法局局长郑松淼说,“现在司法服务机构为最基层的老百姓提供调解和法律援助,正在逐步改变百姓‘信访不信法’的观念。”

  司法行政工作室还在监督基层政府依法行政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在2014年的村、社区换届选举工作中,南陵县各个村居的选举方案、选举程序等均在执业律师和司法协理员的监督和把关下运行,全县换届选举前后没有产生一起纠纷。

  征地拆迁、土地流转、招投标等等,如今村居这些重要的事务都要有司法服务机构全程参与和监督。

  郑松淼坦言,人们的法律素质低、法律意识弱,以及基层法律人才短缺是目前工作中遇到的最大难题。以南陵县为例,全县55万人口只有70多名律师和法律工作者,力量远远不够。

  “实现法治中国目标不仅需要在立法和执行上进一步探索,在最基层更需要让人民信仰法治。只有百姓在生活中有问题就想到法,法治精神才真正深入人心。”曾直接参与中国多部法律起草工作的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马怀德说。(记者蔡敏、朱青)

【编辑:刘彦领】

>法治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