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男子银行卡没离身 1.5万两天内被异地盗刷

2015年01月23日 09:47 来源:沈阳晚报  参与互动()

  “刚往银行卡里存了2万多,卡都没离身,里面的1.5万咋说没就没了?”1月22日,市民郭先生拨打沈阳晚报新闻热线96009求助,称自己14日晚将2万余元存入某银行借记卡中,可16日刷卡支付车险时被告知卡内余额不足。“这两天,我没收到任何消费的短信提醒,银行卡也一直放在钱包里没丢,卡里的钱到底哪儿去了?这也太蹊跷了!”

  查到15笔异地消费

  郭先生告诉沈阳晚报、沈阳网记者,这张借记卡是他随身携带经常使用的银行卡,平常给车加油、取零花钱、给客户转账都用这卡。14日晚,他将2万余元存入该卡,加上之前余额,共21055元,“15日上午,我从卡里取过钱,第一笔取了2500元,第二笔取了2000元,都是在银行网点的ATM机上取的,而且都有短信提醒。”

  “16日上午,我拿着卡去交今年的车险,刷卡支付时竟说卡里余额不足。车险不过几千元,怎么可能呢?”郭先生随即去附近银行查询,打印出来的明细账单让他大吃一惊:卡里仅剩300余元,1.5万多元钱不翼而飞了!

  “我的卡一直在钱包里揣着,都没离过身,除了家人,没别人知道密码,钱咋说没就没了?”郭先生很惊讶。

  在郭先生打印出来的交易明细上,记者看到,15日、16日两天该卡共进行了17笔消费,除两笔郭先生亲自取款外,其余15笔都是被盗刷的。在这15笔记录中,有9笔是异地POS机盗刷的,金额100多元至6000余元不等,还有6笔是网上消费,金额在200元至2000元不等。“这些消费大多是在北京、深圳进行的,可这两天我人就在沈阳,卡就在身边,也没有亲戚在北京、深圳,卡是怎么刷的呢?”郭先生说。

  郭先生告诉记者,他有消费短信提醒的业务。“以前我一刷卡消费,立马就能收到短信,可这15笔盗刷卡的消费,我一条短信都没收到,要不然,也不能钱都刷光了还不知道呢!”

  猜测银行卡或被复制

  “我不会网购,刷卡也都在正规商家,应该挺安全的啊!”郭先生猜测,自己的手机号与银行卡绑定,而由于工作性质原因,他的姓名、手机号码、单位地址等个人信息都能在网上查询到。“难道是有人查到我的信息,复制了我的卡?”郭先生怀疑。

  目前,郭先生已将银行卡挂失并报警,等待警方调查取证。

  【揭秘骗术】

  银行卡有“三大盗”

  银行卡消费便捷,但也频现盗刷案件。警方及银行工作人员盘点几种盗刷银行卡的情况,年关将至,给广大市民提个醒:

  骗术一:在ATM机或POS机上安装读卡器或摄录机,犯罪分子窃取持卡人账号、密码等信息,伪造复制银行卡,并利用新卡窃取资金;

  骗术二:犯罪分子通过群发网银升级的虚假信息,注明需登录的网站地址,实为钓鱼网站,储户一旦登录,犯罪分子便可在后台窃取账号、密码、动态口令等信息,通过网银将卡内资金转走;

  骗术三:以“已扣年费、服务费”等名义发送短信,吸引用户回拨400开头的号码查询,犯罪分子以所谓银行工作人员的名义,骗取储户的个人信息,进一步诱骗储户在ATM机或网上银行进行转账交易。

  【专家支招】

  保护个人信息

  尽量用芯片卡

  警方提醒市民,首先应时刻注意保护个人隐私,不要轻易泄露个人的身份证号码、家庭住址、电话等重要信息。用卡过程中,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核查,发现盗刷及时报警。如遇异地盗刷情况,应第一时间持银行卡和身份证前往发卡银行,留下证明资料或影像。

  此外,鼓励市民使用芯片卡,相比磁条卡安全系数高些。不要轻信各类中奖、赠送话费或伪装成政府机关、银行等的虚假短信,不要随意点击短信附带的网络链接,浏览网页时尽量不要留下个人信息。通过刷卡或网银消费时,应注意防范银行卡密码泄露,持卡人可不定期更换银行卡密码,防止密码泄露。 沈阳晚报、沈阳网记者 唐心萌

【编辑:吴涛】

>法治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