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港澳新闻

香港公立医院“前线”缺人 舆论剖析乱象根源

2011年11月21日 09:26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今年上半年,香港爆出公立医院人手严重短缺。医管局紧急因应,此后一度宣布状况缓解。然而,近日有多家媒体报道,北大屿山医院第一期明年落成,运行初期急诊室只能开放8小时,公立医院“前线”缺人显然没有真正缓解。

  服务不胜重荷

  北大屿山医院规模不小,但有官方文件显示,因为人手不足,相信要到2017年,该院650个医护才能全部到位。“前线”缺人,医院开放初期,只能开放4个专科门诊,急症室也只能开放8小时。对此,医院所在区议员表示,不能接受如此短时的急诊服务。医院迟迟不能全面运作,期间居民要长途跋涉到其它医院求医,“苦不堪言”。

  医院成为“限时医院”,民众抱怨连连,然而,北大屿山医院的窘境绝非特例。香港公立医院人手,媒体早有报道:医生须连续工作20至30小时,惨变“医病机器”,每宗诊症仅有3分钟,连解释病情的时间也不够。护士工作更是辛劳。杨姓护士在内科工作超过10年,她表示,其所在病房,1名护士要照顾11至12名病人,有时忙得连帮病人换尿片的时间都没有,病人尿片戴上4到5小时是常事。如此状况持续,导致医患关系疏离,投诉增加。

  缺乏长远规划

  据港媒报道,截至上月底,香港共有1.28万名注册医生,即每千名港人仅有1.8名医生。护士与病患的比例也低于其它发达国家。特区政府每年对医疗相关拨款高达399亿港元,为内地医疗拨款的1/5,香港医管局所占资源可说相当丰富,医疗“前线”何以仍然缺人?

  多家香港医护团体指出,医管局管理不善,资源分配不均,是重要原因。有业内人士指出,拨款虽多,但主要用作拓展新服务,让医生工作量大增,结果病人未能从中受惠。此外,2003年医管局认为人手过盛,用“肥鸡餐”吸引资深医护提前退休,但新人培养没有跟上,结果导致青黄不接,显示医疗管理部门缺乏长远规划。

  远水救不了近火

  为缓解目前状况,有关管理部门决定,明年起增加医科学士和护士培训名额,补充“新血”。但是有业内人士指出,培训一名专科医生需要13年,想单单通过培训解决问题,是远水救不了近火。

  于是,加聘医务人员似乎成为最最有效的权宜之计。公立医务系统决定急聘330名医生和1720名护士,包括向海外招聘医生。但是政策甫一提出,就遭到医生团体抵制,理由是海外医生用药习惯与本地医生不同、招聘海外医生的条件放得过宽、给本地医生带来竞争等等。

  舆论指出,诸多乱象归根到底说明,香港医疗体系没有一套长远科学的预测和规划,结果“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政府须审视和计划未来医疗需求,对整个医疗体系的人手配套、公私营市场的平衡做出前瞻性规划,方能保证香港医疗服务的高质素。(本报特约记者 乐天)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程涛】
    ----- 港澳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