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字号:

香江漫话:香港农民的乐与路

2012年01月11日 12:14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社香港1月11日电 题:香港农民的乐与路

  中新社记者 周志彬

  提起香港,一般人只会想到“旅游、名牌、美食……”无法把传统农业与高度商业化的香港联系起来。在农业逐渐式微的今天,一帮香港农民却通过自己辛勤的劳动,以优质的耕种成果向世人诉说着他们的乐与路。

  现年51岁的黄如荣从小就是一名农民,常年的耕作令其肤色晒成城市里人人羡慕的古铜色。“做农民很辛苦,地位不高,耕种又累,收入却低,现在做看更人工都比农民高。”黄如荣叹道,现在香港耕地少、竞争大,“如果是作为一个很有前景的行业看待,那是不可能的。”

  既然苦、累、低,为何仍继续坚持?“我从小就是农民。”黄如荣说,“而且香港人已开始注重健康饮食,有机耕种是本地农业的新希望。”

  同样是“60”后的杜日文4年前退休后就转职为农民。现在他栽种蕃薯、木瓜和青瓜等有机蔬菜,“我都是种给自己吃,有多了才卖。”

  杜日文说,“我以前是卖衣服的,营业额一年大概1000万(港币,下同),现在卖菜大概10万一年。”他似乎并不在意记者诧异的目光,淡然一笑说,“生活得开心就行。”据杜日文表示,像他一样“寻开心”、退休后做农民的,身边就有100多人。

  每个农民的来历不一,似乎将香港农业变成了个有趣的行业,耕种已不仅是为了赚钱及果腹,还有“寻开心”、保健康与学知识。32岁的陈翠琪原本从事医务行业,为了让女儿学会通识及接触自然,一年前毅然投身农务。

  陈翠琪的“开心农场”不仅种植售卖有机蔬菜,还有游览及租田服务,为蔬菜赋予观赏性还可让家长带同小朋友一起亲身体验植物生长的整个过程,玩乐后还能采摘有机蔬菜在农场烧烤,“游览服务很火爆,假日都有50至100人参观,”陈翠琪指出,“现代农业若不多元化发展,吸引不到人。”她认为,香港人肯在健康上花钱,而本地产品质素好是最大的卖点。

  香港渔农自然护理署农业主任陈兆麟介绍,如今香港农户仅有2000多户,有登记的农场为1800多个,共耕耘400多公顷菜地,每天生产40多吨蔬菜,仅占全港每天消耗量的2.4%。

  他说,城市化令耕地减少是不可避免的,现在香港的耕地几乎都在新界和离岛,加上懂耕种的劳工缺乏及成本上升,令本地农业逐渐式微。为了令农业在香港有生存的空间,港府已积极推广新的栽植技术,令农民在有限的空间提高产量及减少劳工需求,并完善农地周边设施配合。此外,还推出廉宜的开耕服务及低息贷款帮助农民。

  “作为业内人士,我是非常支持本地农业发展,样样产品依靠入口非香港之福,本地农业有缓冲的作用,”陈兆麟说,“只要使用新技术,本地农业仍有路可走,只要香港人继续支持本地产品,农业就可以生存下去。”(完)

【编辑:刘羡】

>港澳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